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诉前调解与诉讼和解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以“调审分离”模式为价值取向

中文摘要第1-6页
SUMMARY第6-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现状分析第9-18页
 第一节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概念、性质和功能第9-10页
 第二节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立法概况第10-11页
 第三节 现行"调审合一"诉讼模式的司法弊端第11-15页
  一、"调审合一"立法模式必然产生出"调解型"审判模式第11-13页
  二、"调审合一"模式极易导致强制调解第13-15页
 第四节 我国现行"调审合一"模式的法理批判第15-18页
第二章 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相关考察第18-34页
 第一节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历史沿革述评第18-23页
 第二节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的比较第23-30页
  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院调解制度第24-25页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诉讼和解制度第25-30页
 第三节 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理论观点评析第30-34页
  一、"调审合一"改良论第30-31页
  二、"取消调解,完善和解"论第31-32页
  三、"调审分离,另设和解"论第32-34页
第三章 确立"调审分离''模式下诉前调解和诉讼和解制度的理由及立法建议第34-51页
 第一节 确立"调审分离"模式下诉前调解与诉讼和解制度的理由第35-38页
  一、现实必要性第35-37页
  二、现实可能性第37-38页
 第二节 确立诉前调解制度,实现"调审分离"第38-44页
  一、调解原则的重构第39页
  二、调解法官与审判法官的分离第39-40页
  三、诉前调解受案范围的确定第40-41页
  四、诉前调解的程序设计第41-42页
  五、诉前调解的专业化建设第42-43页
  六、诉前调解与民间调解、行政调解的制度衔接第43-44页
 第三节 完善我国的当事人和解,确立诉讼和解制度第44-47页
  一、诉讼和解主持人范围的确定第45-46页
  二、"和解要约"程序的设立第46页
  三、和解协议效力的提高第46页
  四、诉讼和解程序的设计第46-47页
 第四节 强化对诉前调解和诉讼和解案件的救济第47-48页
 第五节 新制度可能产生的司法问题及应对第48-51页
结语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3-60页
附录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共振频谱定量脑代谢物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论死刑犯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