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聚醚类论文

聚醚醚酮树脂稳定性的提高及相关机理研究

内容提要第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36页
   ·聚醚醚酮树脂第8-11页
     ·聚醚醚酮树脂简介第8-10页
     ·聚醚醚酮树脂的性能第10-11页
   ·聚合物的老化降解第11-17页
     ·聚合物的老化降解现象第11-12页
     ·聚合物老化降解的原因第12-14页
     ·聚合物热降解的过程第14-17页
   ·聚醚醚酮的降解与稳定第17-27页
     ·聚醚醚酮老化降解简介第17-25页
     ·聚醚醚酮降解研究中的局限性第25-27页
   ·模型化合物简介第27-28页
     ·模型化合物的应用第27页
     ·聚芳醚酮模型化合物的应用第27-28页
   ·聚合物稳定性的改善第28-35页
     ·抗氧剂的简介第28-30页
     ·抗氧剂效果的评价第30-35页
   ·本文设计思想第35-36页
第二章 模型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与表征第36-42页
   ·引言第36页
   ·原料、试剂、表征手段第36-37页
     ·原料与试剂第36页
     ·表征与测试条件第36-37页
   ·模型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37-41页
     ·模型化合物的合成第37-38页
     ·模型化合物的表征第38-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熔融阶段聚醚醚酮的降解交联机理研究第42-74页
   ·引言第42-43页
   ·熔融阶段聚醚醚酮的降解交联现象第43-47页
       ·熔融阶段聚醚醚酮的热失重研究第44页
       ·熔融阶段聚醚醚酮熔融粘度研究第44-47页
   ·模型化合物热降解实验条件的确定第47-50页
       ·模型化合物热性能第47-50页
     ·模型化合物处理温度的选择第50页
   ·模型化合物经热处理前后产物的结构分析第50-64页
     ·模型化合物的热处理第50-51页
     ·模型化合物降解交联机理的质谱分析第51-54页
     ·模型化合物降解交联机理的红外分析第54-56页
     ·模型化合物降解交联机理的核磁分析第56-64页
   ·模型化合物在熔融阶段降解机理第64-68页
     ·苯醚键断裂引发的降解交联反应机理第64-66页
     ·苯酮键断裂引发的降解交联反应机理第66-67页
     ·分子间交联反应第67-68页
   ·聚醚醚酮在熔融阶段的降解交联机理第68-72页
       ·苯醚键断裂引发的降解交联反应机理第69-70页
       ·苯酮键断裂引发的降解交联反应机理第70-71页
     ·分子间交联反应机理第71-72页
   ·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抗氧剂对聚醚醚酮稳定性的影响第74-98页
   ·引言第74页
   ·抗氧剂的选择与样品的制备第74-80页
     ·抗氧剂的选择第74-79页
     ·样品的制备第79-80页
   ·仪器与表征第80页
   ·抗氧剂对聚醚醚酮熔融稳定性的影响第80-89页
     ·聚醚醚酮熔融稳定性研究第81-82页
     ·主抗氧剂 3114 对聚醚醚酮熔融稳定性的影响第82-84页
     ·辅抗氧剂 DS9228 对聚醚醚酮熔融稳定性的影响第84-86页
     ·自由基捕捉剂 HP136 对聚醚醚酮熔融稳定性的影响第86-87页
     ·复配抗氧剂对聚醚醚酮熔融稳定性的影响第87-89页
   ·抗氧剂对聚醚醚酮热分解温度的影响第89-95页
     ·聚醚醚酮的热分解温度第90页
     ·主抗氧剂 3114 对聚醚醚酮热分解温度的影响第90-92页
     ·辅抗氧剂 DS9228 对聚醚醚酮热分解温度的影响第92-93页
     ·自由基捕捉剂 HP136 对聚醚醚酮热分解温度的影响第93-94页
     ·复配抗氧剂对聚醚醚酮热分解温度的影响第94-95页
   ·抗氧剂对聚醚醚酮机械性能的影响第95-96页
   ·小结第96-98页
第五章 抗氧剂作用机理研究第98-112页
   ·引言第98-99页
   ·非等温热力学测试第99-107页
     ·聚醚醚酮的非等温热力学研究第99-101页
     ·含 0.07wt%3114 的聚醚醚酮树脂体系的非等温热力学研究第101-103页
     ·含 0.07wt%DS9228 的聚醚醚酮树脂体系的非等温热力学研究第103-105页
     ·含 0.07wt%H136 的聚醚醚酮树脂体系的非等温热力学研究第105-107页
   ·聚醚醚酮的 ESR 研究及抗氧剂作用机理第107-110页
   ·小结第110-112页
第六章 结论第112-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8页
作者简历第128-13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中文摘要第133-136页
Abstract第136-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氮杂环类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及表征
下一篇:新型双功能有机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