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发展现状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序言 | 第7-10页 |
|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7页 |
|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观点及选题意义 | 第7页 |
| 三、概念的定义 | 第7-10页 |
| 第一章、民间美术造型存在大环境的变化 | 第10-13页 |
| 一、群众基础的偏移 | 第10页 |
| 二、民俗背景的淡化 | 第10-11页 |
| 三、造型新工艺的出现 | 第11-13页 |
| 第二章、民间美术造型的发展现状 | 第13-26页 |
| 一、题材内容的扩充 | 第13-15页 |
| 二、功能的转变 | 第15-18页 |
| 三、造型手法的变异 | 第18-22页 |
| (1) 造型元素自由化 | 第18-19页 |
| (2) 造型元素重组化 | 第19-22页 |
| 四、新品种的出现 | 第22-26页 |
| (1) 传统技艺的创新 | 第22-23页 |
| (2) 新造型种类的展现 | 第23-26页 |
| 第三章、发展现状下的一些思考 | 第26-34页 |
| 一、在传统民俗中再现民间美术造型 | 第26-28页 |
| 二、在现代社会中发展民间美术造型 | 第28-32页 |
| (1)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 | 第28-29页 |
| (2) 融合是创新的根本 | 第29页 |
| (3) 保护民间美术造型的地方性 | 第29-32页 |
| 三、让民间美术造型回到群众中去 | 第32-34页 |
| 第四章、民间美术造型与现代设计 | 第34-47页 |
| 一、造型的延续 | 第35-36页 |
| 二、寓意的传承 | 第36-39页 |
| 三、神韵的再现 | 第39-40页 |
| 四、造型表现方法的影响 | 第40-44页 |
| (1) 平面化 | 第40页 |
| (2) 多维空间化 | 第40-41页 |
| (3) 抽象化 | 第41-42页 |
| (4) 适形化 | 第42-44页 |
| 五、创作观念的借鉴 | 第44-47页 |
| (1) 实用性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 第44页 |
| (2) 材质美与造型美的完美结合 | 第44-45页 |
| (3) 手工创作的情怀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