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济南护城河风貌保护与发展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绪论第13-20页
 1.选题的背景第13-14页
 2.选题的现实意义第14-15页
 3.论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第15-17页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第15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5-17页
 4.课题研究范围界定第17页
 5.基本概念第17-19页
 注释:第19-20页
第一章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启示第20-33页
   ·发展历程第20-22页
     ·国外城市滨水区发展第20-21页
     ·国内城市滨水区发展第21-22页
   ·开发动力第22-26页
     ·经济因素第22-23页
     ·城市更新需求第23-24页
     ·城市生活需要第24页
     ·生态环境改善需求第24-26页
   ·开发原则第26-31页
     ·共享性第26-27页
     ·易达性第27-28页
     ·连续性第28页
     ·生态性第28-29页
     ·文化性第29-31页
 注释:第31-33页
第二章 济南护城河的发展历程第33-50页
   ·城市历史沿革第33-34页
   ·济南城池的历史演进第34-37页
   ·护城河结构特征第37-46页
     ·水系构成第37-39页
     ·河域特征第39-43页
     ·结构组成第43-46页
   ·护城河衰败原因第46-49页
     ·职能转变第46-47页
     ·现实原因第47-49页
 注释:第49-50页
第三章 济南护城河现状分析第50-69页
   ·城市背景第50-56页
     ·社会经济第50页
     ·城市规划结构第50-53页
     ·城市旅游业第53-54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54-56页
   ·护城河的价值体现第56-59页
     ·社会经济价值第56-57页
     ·开发旅游业第57页
     ·改善生态环境第57页
     ·缓解古城区交通压力第57-58页
     ·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第58页
     ·传承泉城文化第58-59页
   ·护城河现状问题第59-67页
     ·护城河与城市空间结构第59-60页
     ·护城河与城市交通第60-61页
     ·护城河与城市生态环境第61-64页
     ·护城河与城市生活第64-66页
     ·护城河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66-67页
 注释:第67-69页
第四章 济南护城河未来发展对策研究第69-113页
   ·护城河与城市空间结构第69-80页
     ·调整用地发展方向,改善旧城用地格局第69-71页
     ·保护环古城特色景观带,塑造泉城界面第71-74页
     ·强化古城意象,增加进入古城门户感第74-75页
     ·建设完善的功能空间序列,发挥地段优势第75-79页
     ·建立城市绿地系统,打造园林城市第79-80页
     ·小结第80页
   ·护城河与城市交通第80-88页
     ·缓解交通压力,营造安静的古城区环境第81-83页
     ·改善路河关系,建设滨水活动场所第83-84页
     ·改造跨河桥梁,设置桥头广场第84-87页
     ·增加垂直路巷,扩大水域空间辐射范围第87-88页
     ·小结第88页
   ·护城河与城市生态系统第88-95页
     ·保护泉水资源,保证河水水源供给第89页
     ·防治城市水污染,保持河水清洁第89-91页
     ·整治贯通相关水系,形成城市生态绿廊第91-94页
     ·改造工程驳岸,扩大绿地面积第94-95页
     ·小结第95页
   ·护城河与城市生活第95-105页
     ·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保持河面清洁第96-97页
     ·改善居住条件,保障河域稳定的社区结构第97-99页
     ·扩展滨水活动,增强滨河地段的活力第99-100页
     ·保护市井文化,增强河域浓厚的生活氛围第100-102页
     ·控制土地使用性质,保持水域空间的公共性第102页
     ·完善滨河游憩功能,提高居民闲暇生活质量第102-105页
     ·小结第105页
   ·护城河与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105-112页
     ·延续人文风情第106-107页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第107-109页
     ·恢复城市空间结构特色第109-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注释:第112-113页
第五章 结语第113-117页
   ·阶段成果第114-115页
   ·存在的不足第115页
   ·感想与展望第115-117页
附录第117-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4-12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网络辟谣效果研究--以“谣言粉碎机”健康类谣言为例
下一篇:基于BODIPY染料的pH和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