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人工冻结粘土强度研究 | 第15-16页 |
·人工冻结粘土冻胀、融沉研究 | 第16-17页 |
·人工冻结粘土蠕变研究 | 第17-19页 |
·人工冻结粘土微观研究 | 第19-21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2-24页 |
第2章 人工冻土无侧限瞬时抗压试验 | 第24-44页 |
·引言 | 第24页 |
·冻土单轴试验机简介 | 第24-25页 |
·人工冻土瞬时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探讨 | 第25-35页 |
·上海地区饱和软粘土的基本特性 | 第25-26页 |
·试样基本性质 | 第26页 |
·试验简介 | 第26-27页 |
·试验要求 | 第27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冻土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 第33-35页 |
·试验小结 | 第35页 |
·人工冻土瞬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冻结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35-42页 |
·试验简介 | 第35-36页 |
·试验现象 | 第36页 |
·不同冻结时间下冻土无侧限瞬时强度与温度关系 | 第36-40页 |
·不同温度下无侧限瞬时强度与时间关系 | 第40-42页 |
·试验小节 | 第42页 |
·机理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人工冻土冻胀与融沉试验 | 第44-59页 |
·引言 | 第44页 |
·冻胀试验设备简介 | 第44-45页 |
·人工冻结粘土冻胀试验简介 | 第45-46页 |
·冻结温度试验 | 第46-47页 |
·冻胀率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试验结果 | 第47-49页 |
·冻胀率与冷端温度 | 第49-50页 |
·土体冻结时温度场变化 | 第50-52页 |
·冻结锋面 | 第52-53页 |
·冻胀力试验 | 第53-55页 |
·融沉试验 | 第55-58页 |
·融沉试验简介 | 第55页 |
·融沉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7页 |
·机理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人工冻土蠕变试验 | 第59-77页 |
·引言 | 第59页 |
·试验设备简介 | 第59-60页 |
·人工冻结粘土蠕变试验简介 | 第60-61页 |
·试验步骤 | 第60-61页 |
·试验内容 | 第61页 |
·蠕变试验结果 | 第61-66页 |
·蠕变模型 | 第66-74页 |
·流变模型理论 | 第66-69页 |
·遗传蠕变理论 | 第69-70页 |
·经验方法 | 第70-71页 |
·蠕变方程的拟合 | 第71-74页 |
·蠕变曲线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74-75页 |
·机理分析 | 第75-77页 |
第5章 人工冻土微观试验 | 第77-96页 |
·引言 | 第77页 |
·试验简介 | 第77-79页 |
·试验仪器以及内容 | 第77-78页 |
·试样制备以及试验步骤 | 第78页 |
·试样制备要求 | 第78-79页 |
·试验对比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微结构基本单元体的形状和大小 | 第79-80页 |
·基本单元体间的接触状态 | 第80页 |
·基本单元体间的连接形式 | 第80页 |
·SEM电镜图片定量分析 | 第80-94页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81-86页 |
·孔径的变化 | 第86-87页 |
·孔隙形状的变化 | 第87-90页 |
·孔隙的定向性 | 第90-93页 |
·面孔隙度和面孔隙比变化 | 第93-94页 |
·机理分析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