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力学原理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工程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学术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37页 |
·关于隧道近接工程的分类与影响分区、分度研究 | 第16-18页 |
·关于上下交叉隧道影响及对策研究 | 第18-23页 |
·关于近接隧道工程的爆破影响研究 | 第23-31页 |
·关于近接隧道列车振动影响研究 | 第31-35页 |
·关于地震区地震动对隧道工程的影响研究 | 第35-37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研究内容 | 第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第2章 上下交叉隧道静力响应案例研究 | 第39-74页 |
·隧道近接工程影响基本理论 | 第39-47页 |
·理论基础 | 第39-45页 |
·近接影响程度的判别准则 | 第45-46页 |
·近接施工影响的分区标准 | 第46-47页 |
·案例分析 | 第47-63页 |
·工程情况 | 第47-49页 |
·下穿隧道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49-53页 |
·下穿隧道影响的施工模拟分析 | 第53-62页 |
·设计、施工中采取的对策措施 | 第62-63页 |
·现场监测及施工控制 | 第63-72页 |
·监测方案 | 第63-66页 |
·监测管理 | 第66页 |
·监测结果及信息处理分析 | 第66-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3章 上下交叉隧道动力响应案例研究 | 第74-128页 |
·爆破振动影响研究 | 第74-103页 |
·三维动力有限元算法原理 | 第74-82页 |
·案例分析 | 第82-94页 |
·爆破振动影响动力响应及其对策措施 | 第94-95页 |
·爆破振动现场监测 | 第95-102页 |
·小结 | 第102-103页 |
·列车振动影响研究 | 第103-114页 |
·动态有限元法及疲劳强度检算方法 | 第103-105页 |
·案例分析 | 第105-112页 |
·列车振动影响动力响应及其对策措施 | 第112页 |
·列车振动现场监测 | 第112-114页 |
·小结 | 第114页 |
·地震动对上下交叉隧道的影响研究 | 第114-126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114-116页 |
·地震动响应分析 | 第116-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4章 上下交叉隧道近接影响及对策研究 | 第128-188页 |
·上下交叉隧道静力影响及对策研究 | 第128-169页 |
·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 第128-131页 |
·近接地下工程静力影响判别准则 | 第131页 |
·数值模拟 | 第131-157页 |
·上下交叉隧道静力影响程度、影响范围研究 | 第157-164页 |
·对策措施 | 第164-169页 |
·上下交叉隧道动力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 第169-185页 |
·近接地下工程动力影响判别准则 | 第169-170页 |
·LS-DYNA 3D数值模拟 | 第170-180页 |
·爆破振动影响及对策研究 | 第180-185页 |
·上下交叉隧道近接影响预测模型 | 第185-187页 |
·上下交叉隧道静力影响预测模型 | 第185-186页 |
·上下交叉隧道动力影响预测模型 | 第186-187页 |
·本章小结 | 第187-188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188-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
参考文献 | 第191-20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02-20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