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和解制度的中国法律基础--以刑事实体法为视角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 | 第9-12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界定 | 第9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制度与“私了”现象 | 第9-10页 |
第三节 刑事和解制度与辩诉交易 | 第10页 |
第四节 刑事和解制度与人民调解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源起与背景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源起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社会背景的考察 | 第13-17页 |
一、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回归 | 第13-15页 |
二、传统刑罚观的反思与犯罪人的回归社会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平衡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叙说理论 | 第18页 |
第三节 恢复正义理论 | 第18-22页 |
一、一般性理论 | 第18-20页 |
二、恢复正义视野中的被害人和加害人 | 第20-22页 |
第四章 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尝试 | 第22-23页 |
第五章 刑事和解制度与中国刑法理论的契合 | 第23-35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与犯罪的本质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与刑法基本原则 | 第26-31页 |
一、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原则 | 第26-28页 |
二、刑事和解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28-30页 |
三、刑事和解与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刑事和解与刑事责任 | 第31-35页 |
一、一般性学说 | 第31-32页 |
二、刑事和解制度下犯罪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 第32-33页 |
三、刑事和解制度下犯罪人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 第33-35页 |
第六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中国困境 | 第35-38页 |
第一节 我国犯罪概念为刑事和解制度带来的困境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面临的道德危机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