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

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1 绪论第9-21页
   ·研究背景第9-11页
     ·城市环境问题第9页
     ·城市大气污染及危害第9-10页
     ·城市水体污染及危害第10-11页
     ·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及其危害第11页
     ·城市噪声污染及其危害第11页
   ·课题的提出第11-14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12-13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3-14页
   ·国内外环境指标体系现状第14-19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4-17页
     ·国内环境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第17-19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第19-21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0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0-21页
2 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基本理论第21-31页
   ·城市生态学理论第21-23页
     ·城市生态学第21页
     ·城市生态学遵循的基本原理第21-23页
   ·人类生态学理论第23-25页
     ·人类生态学第23-24页
     ·人类生态学遵循的基本原理第24-25页
   ·生态伦理学第25-26页
     ·生态善恶观第25页
     ·生态良心第25页
     ·生态正义第25-26页
     ·生态义务第26页
   ·循环经济学的理论第26-28页
     ·减量化原则第27页
     ·再利用原则第27-28页
     ·资源化原则第28页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第28-31页
     ·环境承载力理论第28-29页
     ·环境价值论第29-30页
     ·协同发展论第30-31页
3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环境指标体系第31-47页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由来及内涵第31-32页
     ·环境友好型城市提出第31页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概念第31页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基本特征第31-32页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第32-33页
   ·指标因子的确定第33页
   ·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因子标准值的量化第33页
   ·具体指标及其标准值说明第33-41页
     ·环境质量指标层第33-36页
     ·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层第36-37页
     ·社会环境协调指标层第37-38页
     ·经济环境协调指标层第38-39页
     ·自然生态环境层第39-40页
     ·环境建设与管理层第40-41页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第41-44页
     ·递阶层次的构建第41页
     ·构造判断矩阵第41-42页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42-43页
     ·指标层对于目标层权重的确定第43-44页
   ·环境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第44-47页
     ·指标因子的无量纲化第45页
     ·综合评价计算模型第45页
     ·评价标准的划定第45-47页
4 重庆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环境指标体系应用评价第47-61页
   ·重庆市的概况第47-49页
     ·地理位置第47页
     ·地形地貌第47页
     ·气候环境第47-48页
     ·生物资源第48页
     ·矿产资源第48-49页
   ·环境质量及污染控制状况第49-50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50-51页
   ·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第51-52页
   ·重庆市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环境指标体系应用评价第52-59页
     ·数据整理第53-55页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综合评价结果第58-59页
   ·小结第59-61页
5 结论与建议第61-63页
   ·结论第61页
   ·建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律失灵的系统法学分析
下一篇:白喉无毒变异体CRM197的克隆、表达、纯化及作为结合疫苗蛋白载体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