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一、环境行政诉讼概述 | 第8-15页 |
| (一) 环境行政诉讼的定义 | 第8-9页 |
| (二) 环境行政诉讼的特点 | 第9-10页 |
| 1、诉讼客体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 第9页 |
| 2、诉讼主体具有多样性 | 第9页 |
| 3、诉讼程序具有复杂性 | 第9页 |
| 4、诉讼依据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 第9-10页 |
| (三) 环境行政诉讼的类别 | 第10-12页 |
| 1、履行之诉 | 第10页 |
| 2、撤消之诉 | 第10-11页 |
| 3、确认之诉 | 第11页 |
| 4、变更之诉 | 第11页 |
| 5、行政赔偿之诉 | 第11-12页 |
| (四) 我国环境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 二、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原告 | 第15-22页 |
| (一) 环境公益行政诉讼 | 第15-17页 |
| 1、公益诉讼 | 第15-16页 |
| 2、环境公益行政诉讼 | 第16-17页 |
| (二) 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原告的定义和类型 | 第17-19页 |
| 1、国家政府机关 | 第17页 |
| 2、检察机关 | 第17-18页 |
| 3、公民个人和环保团体 | 第18-19页 |
| (三) 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原告的诉讼地位 | 第19-22页 |
| 1、检察机关 | 第19-20页 |
| 2、公民个人 | 第20页 |
| 3、社会组织(环保团体) | 第20-22页 |
| 三、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 第22-28页 |
| (一) 环境公益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的概念 | 第22-23页 |
| (二)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内容 | 第23-24页 |
| 1、原告的起诉资格 | 第23页 |
| 2、原告资格范围的扩大和认定 | 第23-24页 |
| (三) 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 1、从案例来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 第24-25页 |
| 2、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挑战 | 第25-26页 |
| 3、在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理由 | 第26-28页 |
| 四、国外有关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比较研究 | 第28-39页 |
| (一) 美国的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 第28-31页 |
| 1、公民诉讼制度 | 第28-29页 |
| 2、原告资格的拓展 | 第29-30页 |
| 3、原告资格的限制 | 第30-31页 |
| (二) 印度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 第31-32页 |
| 1、宽松的诉讼主体资格 | 第31-32页 |
| 2、书信管辖权 | 第32页 |
| 3、法院的调查机制 | 第32页 |
| (三) 英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 第32-33页 |
| (四) 法国的环境公益行政诉讼资格 | 第33页 |
| (五) 日本的环境公益行政诉讼资格 | 第33-34页 |
| (六) 在比较中看我国公益环境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之策 | 第34-39页 |
| 1、我国公益环境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 2、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在立法上的建议 | 第36-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