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前言 | 第9-17页 |
| 一.鸟类羽毛与爬行类鳞片的进化关系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1.鸟类羽毛是由爬行类鳞片进化而来 | 第9页 |
| 2.鸟类羽毛与爬行类鳞片的非同源关系 | 第9-11页 |
| 3.鸟类起源于小型的兽脚类恐龙 | 第11-13页 |
| 二.有关蜥蜴皮肤形态学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一般表皮结构 | 第13-14页 |
| ·休止期 | 第14页 |
| ·蜕皮期 | 第14页 |
| 2.皮肤感受器的表皮结构 | 第14-16页 |
| ·休止期 | 第15页 |
| ·蜕皮期 | 第15-16页 |
| 3.皮肤感受器的真皮结构 | 第16页 |
| 4.内表面及绞合区表皮结构 | 第16-1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1.实验材料 | 第17页 |
| 2.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 ·扫描电镜部分 | 第17页 |
| ·组织切片部分 | 第17-18页 |
| ·切片的附贴 | 第18页 |
| ·冰冻切片 | 第18页 |
|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 | 第18页 |
| 3.免疫荧光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33页 |
| 1.扫描电镜观察丽纹龙蜥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形态结构 | 第19-25页 |
| ·丽纹龙蜥背部鳞片及感受器的形态结构 | 第19页 |
| ·丽纹龙蜥头部背面鳞片及感受器的形态结构 | 第19-23页 |
| ·丽纹龙蜥腿部背面鳞片及感受器的形态结构 | 第23页 |
| ·丽纹龙蜥腹部和尾部鳞片及感受器的形态结构 | 第23-25页 |
| 2.丽纹龙蜥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显微结构 | 第25-29页 |
| ·一般表皮的显微结构 | 第25-26页 |
| ·皮肤感受器的表皮显微结构 | 第26页 |
| ·皮肤感受器的真皮显微结构 | 第26-28页 |
| ·内表面和绞合区表皮显微结构 | 第28-29页 |
| 3.免疫荧光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 第29-33页 |
| ·TRITC标记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 ·一般表皮的免疫荧光结构 | 第30-31页 |
| ·皮肤感受器中的免疫荧光结构 | 第31页 |
| ·皮肤内表面及绞合区的免疫荧光结构 | 第31-32页 |
| ·FITC标记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讨论 | 第33-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