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图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政府会计改革背景 | 第11-12页 |
·政府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政府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国外政府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内政府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国内外政府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研究现状述评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政府或有负债及其产生 | 第21-33页 |
·政府或有负债的定义和特征 | 第21-24页 |
·政府或有负债的定义 | 第21-22页 |
·政府或有负债的基本特征 | 第22-24页 |
·政府或有负债的范围界定 | 第24-29页 |
·财政风险矩阵与政府负债矩阵 | 第24-26页 |
·我国政府或有负债的分类标准及其类型 | 第26-28页 |
·政府或有负债与企业或有负债的比较 | 第28-29页 |
·政府或有负债的产生及其风险防范 | 第29-33页 |
·政府或有负债产生的原因:公共风险与机会主义 | 第29-30页 |
·政府或有负债产生的前提条件:财政约束 | 第30-31页 |
·政府或有负债产生的制度基础:收付实现制 | 第31页 |
·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的防范 | 第31-33页 |
第3章 政府或有负债的会计基本问题分析 | 第33-42页 |
·政府或有负债会计目标 | 第33-34页 |
·政府或有负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 第34-36页 |
·政府或有负债的会计确认基础 | 第36-40页 |
·政府负债风险控制对收付实现制的挑战 | 第36-38页 |
·政府负债风险控制中权责发生制的优势 | 第38-39页 |
·权责发生制是实现政府负债风险控制目标的必然选择 | 第39-40页 |
·政府或有负债的确认条件及程序 | 第40-42页 |
·政府或有负债的确认条件 | 第40-41页 |
·政府或有负债的确认程序 | 第41-42页 |
第4章 政府或有负债的计量理论与方法 | 第42-54页 |
·政府或有负债的计量对象 | 第42-43页 |
·政府或有负债的计量属性 | 第43-47页 |
·计量属性 | 第43页 |
·政府或有负债计量属性的选择 | 第43-45页 |
·政府或有负债现值计量要素和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政府或有负债计量的特点 | 第46-47页 |
·政府或有负债计量的影响因素 | 第47-48页 |
·风险和不确定性 | 第47页 |
·货币时间价值 | 第47-48页 |
·未来事项 | 第48页 |
·政府或有负债计量的方法 | 第48-52页 |
·现值计量的基本方法 | 第48-50页 |
·政府或有负债计量的其他技术 | 第50-52页 |
·政府或有负债计量方法的应用 | 第52-54页 |
·准备的最佳估计 | 第52页 |
·政府担保的估值技术 | 第52-54页 |
第5章 政府或有负债报告问题研究 | 第54-63页 |
·政府或有负债报告的基本问题 | 第54-57页 |
·政府或有负债报告的目标与主体 | 第54-55页 |
·政府或有负债报告的原则 | 第55-56页 |
·政府或有负债报告的信息 | 第56-57页 |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分析 | 第57-58页 |
·政府或有负债报告的成功案例分析 | 第58-61页 |
·新西兰政府或有负债报告体系 | 第58-59页 |
·其他国家的政府或有负债管理 | 第59-60页 |
·相关经验的总结 | 第60-61页 |
·构建我国政府或有负债报告体系的思考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