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目前我国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的结构与框架 | 第11-12页 |
2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形成 | 第12-17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萌芽时期 | 第12-13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形成时期 | 第13-14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阶段 | 第14-17页 |
3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主要理论内容 | 第17-30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行为基础(behavioral foundation) | 第17-22页 |
·损失厌恶(Lossaversion) | 第17-18页 |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 第18-19页 |
·框架效应(framingeffect) | 第19-20页 |
·锚定效应(anchoringeffect) | 第20页 |
·确定性偏差(confirmationbias) | 第20-22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2-30页 |
·证券发行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 | 第22-25页 |
·Stein的公司融资市场时机假说(market timing hypothesis) | 第22-24页 |
·基于市场时机假说的资本结构理论 | 第24-25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下的股利理论 | 第25-27页 |
·Lintner的股利行为模型 | 第25-26页 |
·Shefrin-Statman自我控制股利模型 | 第26-27页 |
·股利迎合理论(catering theory of dividends) | 第27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下的并购理论 | 第27-30页 |
·狂妄自大假说(hubris hypothesis) | 第27-28页 |
·市场驱动并购理论 | 第28-30页 |
4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对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修正 | 第30-43页 |
·对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理论前提的修正 | 第30-38页 |
·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修正 | 第30-34页 |
·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修正 | 第34-36页 |
·对市场有效性的修正 | 第36-38页 |
·对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研究框架的修正 | 第38-40页 |
·研究方法、工具与研究对象的修正 | 第40-43页 |
5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 第43-49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 | 第43-45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主要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 | 第45-49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存在的不足 | 第45-47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未来发展的方向 | 第47-49页 |
6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启示和借鉴 | 第49-56页 |
·我国上市公司金融决策的现状 | 第49-53页 |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 第53-56页 |
·理论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 第53-54页 |
·实践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 第54-56页 |
注释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