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6页 |
绪论 | 第6-14页 |
一、董仲舒教化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4-18页 |
二、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8-29页 |
(一) “天人合一”观 | 第18-25页 |
1、“天人合一”思想中“天”的含义 | 第19-20页 |
2、“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 | 第20-23页 |
3、“天人合一”思想的支柱是教化 | 第23-25页 |
(二) 人性论 | 第25-29页 |
1、“质朴之谓性” | 第25-26页 |
2、“性有善质恶质” | 第26-27页 |
3、“性待教而善” | 第27-29页 |
三、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教化内容 | 第29-41页 |
(一) “三纲可求于天” | 第29-35页 |
1、“忠” | 第30-31页 |
2、“孝” | 第31-34页 |
3、“顺” | 第34-35页 |
(二) “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伤” | 第35-41页 |
1、仁义原则 | 第35-38页 |
2、仁智原则 | 第38-39页 |
3、强调“礼” | 第39页 |
4、智信并重 | 第39-41页 |
四、学校与乡里兼顾的教化方式 | 第41-44页 |
(一) 学校教育教化方式 | 第41-42页 |
(二) 乡里教育教化方式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