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数字墨水的编码与显示技术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页
   ·数字墨水技术概念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本文实现的内容第15-16页
   ·本文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贝塞尔曲线和反走样技术第17-34页
   ·贝塞尔技术第17-22页
     ·贝塞尔曲线概述及表达形式第17-18页
     ·Berstain 基和Bezier 曲线性质第18-20页
     ·二阶和三阶贝塞尔曲线第20-21页
     ·贝塞尔曲线的画法第21-22页
   ·直线生成技术第22-23页
   ·反走样技术第23-33页
     ·反走样技术概述第23-25页
     ·单象素直线的反走样画法第25-26页
     ·实心方形、圆形和椭圆的反走样画法第26-28页
     ·粗直线的反走样画法第28-29页
     ·根据参数方程反走样绘制曲线第29-32页
     ·粗细变化线条的反走样画法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在线数字墨水的表达与增强第34-50页
   ·在线数字墨水处理概述第34-35页
   ·预处理第35页
   ·拐点检测第35-39页
   ·贝塞尔曲线的拟合第39-44页
     ·字体编码技术发展概述第39-40页
     ·利用贝塞尔曲线拟合书写轨迹的最小二乘算法第40-44页
   ·结合反走样技术对比拟合前后的效果第44-45页
   ·宽度变化的在线数字墨水第45-49页
     ·输入过程处理第45-46页
     ·编码过程处理第46-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离线数字墨水的表达与增强第50-64页
   ·处理离线数字墨水的意义和步骤第50页
   ·轮廓法处理流程第50-57页
     ·二值化第50-52页
     ·轮廓提取第52-53页
     ·轮廓跟踪第53页
     ·拐点检测和贝塞尔曲线拟合第53-54页
     ·种子填充第54-55页
     ·种子填充后的空洞修补第55-57页
   ·骨架法处理流程第57-62页
     ·骨架的提取第57-58页
     ·关键点检测第58-59页
     ·伪分岔点的去除第59-61页
     ·骨架跟踪和宽度记录第61页
     ·贝塞尔曲线编码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数字墨水的变换处理及存储方式第64-82页
   ·基于图象的插值方法第64-72页
     ·图象插值的方法概述第64页
     ·最近邻方法第64-65页
     ·双线性插值法第65页
     ·双三次卷积第65-66页
     ·实验结果及各种方法的比较第66-69页
     ·利用插值方法进行旋转第69-70页
     ·利用插值方法进行仿射变换第70-72页
   ·利用贝塞尔曲线进行几何变换第72-78页
     ·利用贝塞尔曲线进行缩放变换第72-77页
     ·利用贝塞尔曲线进行旋转变换第77-78页
     ·利用贝塞尔曲线进行仿射变换第78页
   ·数字墨水的存储方式第78-81页
     ·在线数字墨水的存储方式第78-79页
     ·基于轮廓法的离线数字墨水的存储方式第79页
     ·基于骨架法的离线数字墨水的存储方式第79-80页
     ·存储量的比较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数字墨水相关程序演示第82-89页
   ·数字墨水PC 版第82-86页
     ·在线数字墨水编码器第82页
     ·在线数字墨水解码器第82-83页
     ·基于轮廓法的离线数字墨水编码器第83-84页
     ·基于轮廓法的离线数字墨水解码器第84页
     ·基于骨架法的离线数字墨水解码器第84-85页
     ·基于骨架法的离线数字墨水解码器第85-86页
   ·数字墨水手机版第86-88页
     ·系统运行环境第86页
     ·J2ME 简介第86-87页
     ·系统简介第87页
     ·界面简介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1页
   ·全文总结第89页
   ·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汪精卫和广东省教育会(1921-1924)
下一篇:校园网用户行为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