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虹膜识别的生理基理和结构 | 第15-17页 |
·虹膜识别的生理学基础 | 第15-16页 |
·虹膜识别的结构组成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虹膜识别的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虹膜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虹膜识别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2-2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论文的组织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虹膜特征提取实验系统平台构建 | 第28-47页 |
·前言 | 第28页 |
·面向对象的开放式虹膜识别系统框架设计 | 第28-31页 |
·分层的开放性框架设计 | 第29-30页 |
·层次功能描述 | 第30-31页 |
·虹膜采集系统 | 第31-32页 |
·JLU-IRIS虹膜序列图像库 | 第32-33页 |
·虹膜图像质量评价 | 第33页 |
·基于预优投票与逐步求精的虹膜定位 | 第33-42页 |
·预优投票的圆检测算法 | 第34-38页 |
·逐步求精的虹膜定位 | 第38-40页 |
·实验对比与分析 | 第40-42页 |
·眼睑与睫毛检测 | 第42-43页 |
·虹膜规格化 | 第43-45页 |
·虹膜纹理方向校正 | 第43页 |
·虹膜纹理坐标变换 | 第43-44页 |
·光亮度校正模型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多尺度理论基础 | 第47-62页 |
·前言 | 第47页 |
·尺度空间分析 | 第47-48页 |
·高斯(Gauss)多尺度分析 | 第48-49页 |
·小波变换 | 第49-54页 |
·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 | 第49-51页 |
·多分辨分析及小波性质 | 第51-54页 |
·多小波分析 | 第54-57页 |
·多小波的基本概念 | 第54-56页 |
·多小波性质 | 第56-57页 |
·方向可控金字塔分析 | 第57-61页 |
·方向可控滤波器设计 | 第57-60页 |
·Steerable Pyramid滤波器设计 | 第60-61页 |
·Steerable Pyramid性质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虹膜特征提取与表达原则 | 第62-73页 |
·前言 | 第62页 |
·虹膜特征的多尺度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虹膜特征的信息利用 | 第63-67页 |
·幅值特征分析 | 第64页 |
·方向特征分析 | 第64-66页 |
·幅值特征与方向特征性能比较 | 第66-67页 |
·虹膜特征的表达范围 | 第67-69页 |
·全局特征分析 | 第67-68页 |
·局部特征分析 | 第68-69页 |
·比较分析 | 第69页 |
·虹膜特征的表现形式 | 第69-71页 |
·非结构特征分析 | 第69-70页 |
·结构特征分析 | 第70页 |
·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基于仿生模式的多尺度虹膜识别方法 | 第73-91页 |
·前言 | 第73页 |
·仿生模式识别理论 | 第73-76页 |
·仿生模式识别与传统模式识别的差异 | 第74-75页 |
·仿生模式识别理论基础 | 第75-76页 |
·基于仿生识别的多尺度虹膜识别框架 | 第76-77页 |
·虹膜特征提取 | 第77-84页 |
·多尺度分析方法选择 | 第78-80页 |
·虹膜特征多尺度提取 | 第80-83页 |
·虹膜特征表示 | 第83-84页 |
·几何覆盖构造 | 第84-85页 |
·识别判决 | 第85-86页 |
·子带识别判决 | 第85-86页 |
·多尺度融合判决 | 第8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6-89页 |
·多小波子带选择 | 第86-88页 |
·识别评价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基于方向可控金字塔的局部相位编码识别方法 | 第91-110页 |
·前言 | 第91页 |
·基于局部相位编码的识别算法及框架 | 第91-93页 |
·特征提取与表达 | 第93-98页 |
·虹膜特征多尺度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93-97页 |
·局部方向特征相位编码 | 第97-98页 |
·虹膜特征匹配 | 第98-100页 |
·基于Hamming距的方向子带编码匹配 | 第99页 |
·子带融合分类 | 第99-10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0-109页 |
·算法测试指标 | 第100-101页 |
·参数选择 | 第101-104页 |
·性能评价 | 第104-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0页 |
附录A 多小波各子带类内与类间概率分布曲线 | 第120-122页 |
附录B Steerable Prymind表示的不同尺度方向子带曲面图 | 第122-124页 |
附录C 基于JLU-IRIS的Steerable Prymind不同尺度方向的类内与类间概率密度曲线 | 第124-126页 |
附录D 基于CASIA的Steerable Prymind不同尺度方向子带的类内与类间概率密度曲线 | 第126-128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28-131页 |
1、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8-129页 |
2、攻博期间专利情况 | 第129-130页 |
3、科研情况 | 第130页 |
4、获奖情况 | 第130-131页 |
摘要 | 第131-134页 |
ABSTRACT | 第134-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