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互动视角下的钢琴音乐历史与现状概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 | 第11-15页 |
一、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 | 第11-12页 |
二、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的钢琴音乐 | 第12-13页 |
三、浪漫主义风格时期的钢琴音乐 | 第13页 |
四、印象主义风格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的钢琴音乐 | 第13-14页 |
五、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钢琴音乐表演的互动历史及现状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社会学互动理论与钢琴表演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借鉴社会学互动理论研究钢琴表演活动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互动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钢琴表演互动中的具体含义 | 第19-22页 |
一、符号及其在钢琴表演互动中的具体含义 | 第19-20页 |
二、角色扮演及其在钢琴表演互动中的具体含义 | 第20-21页 |
三、情景定义及其在钢琴表演互动中的具体含义 | 第21页 |
四、表演及其在钢琴表演互动中的具体含义 | 第21-22页 |
第三节 钢琴表演活动互动的特殊性及其分析框架 | 第22-25页 |
一、钢琴表演活动互动的特殊性 | 第22页 |
二、钢琴表演活动的互动分析框架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互动视角下钢琴表演活动的多样性 | 第25-33页 |
第一节 钢琴表演活动中听众的多样性 | 第25-27页 |
一、欣赏水平的差异 | 第25-26页 |
二、欣赏趣味的差异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钢琴表演活动中情景定义的多样性 | 第27-28页 |
一、表演环境的多样性 | 第27-28页 |
二、表演目的的多样性 | 第28页 |
第三节 钢琴表演者角色的多样性 | 第28-31页 |
一、钢琴表演者角色的组成 | 第28-29页 |
二、多样性的钢琴表演者的角色对其钢琴表演活动的影响 | 第29页 |
三、一种特殊的角色—钢琴演奏家 | 第29-31页 |
第四节 当代社会音乐听众的整体趋势与多样性钢琴表演活动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任务 | 第31-33页 |
一、当代社会音乐听众的整体趋势 | 第31-32页 |
二、多样性钢琴表演活动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任务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互动视角下多元化钢琴表演的实现 | 第33-44页 |
第一节 互动视角下的钢琴表演技术 | 第33-40页 |
一、表演技术的概念 | 第33-34页 |
二、音响语言 | 第34-36页 |
三、体态语言 | 第36-40页 |
四、礼仪性举止 | 第40页 |
第二节 多元化钢琴表演中表演技术的运用 | 第40-44页 |
一、音响语言的运用 | 第40-42页 |
二、体态语言的运用 | 第42-43页 |
三、礼仪性举止的运用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