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税收征管新体系 | 第9页 |
·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 第9-10页 |
·构建高效的电子税务服务体系 | 第10页 |
·树立税务机关的良好公众形象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电子税务环境与纳税服务模式的内涵 | 第14-21页 |
·电子税务环境 | 第14-16页 |
·电子税务的国际环境 | 第14-15页 |
·电子税务的国内环境 | 第15-16页 |
·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的内涵 | 第16-21页 |
·发布信息 | 第17页 |
·单向传递信息 | 第17-18页 |
·相互交流信息 | 第18页 |
·办理具体涉税事项 | 第18-21页 |
第三章 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39页 |
·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21-25页 |
·传统纳税服务模式的经济分析 | 第21-22页 |
·传统纳税服务模式与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2-24页 |
·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必然选择 | 第24-25页 |
·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的技术支持分析 | 第25-34页 |
·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的技术框架 | 第26-27页 |
·安全技术:核心安全技术与安全认证 | 第27-29页 |
·跨平台信息交换技术:XML技术 | 第29-31页 |
·协同工作技术:工作流技术 | 第31-32页 |
·服务平台设计:一站式服务平台 | 第32-34页 |
·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4-39页 |
·思想观念落后,人才结构不合理 | 第34-35页 |
·税银库一体化水平不高 | 第35-36页 |
·法制不健全 | 第36-37页 |
·组织结构不适应 | 第37页 |
·考评机制不健全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推进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建设的策略 | 第39-63页 |
·树立电子税收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建设的新理念 | 第39-41页 |
·树立新理念的理论依据 | 第39-40页 |
·树立新理念的基本要求 | 第40-41页 |
·加强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的人力资源建设 | 第41-44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 第41-42页 |
·加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 第42-43页 |
·大胆提拔和任用人才 | 第43页 |
·建立科学的人才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 第43-44页 |
·建立健全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的法制规定 | 第44-46页 |
·建立健全纳税服务方面的法制规定 | 第44-45页 |
·建立健全电子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 第45-46页 |
·加强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的技术建设 | 第46-50页 |
·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技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47页 |
·加强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技术建设的主要措施 | 第47-50页 |
·实施纳税服务业务流程再造 | 第50-54页 |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概述 | 第50-51页 |
·纳税服务业务流程再造的内容 | 第51-54页 |
·健全纳税服务模式考评机制 | 第54-63页 |
·电子税务环境下纳税服务模式考评的特点 | 第54-55页 |
·网上考评优势 | 第55页 |
·网上考评的指标体系 | 第55-60页 |
·网上考评的实现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页 |
1. 个人简历 | 第68页 |
2.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