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太湖流域典型圩区农业非点源污染产污规律及模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研究综述第12-16页
     ·农业氮素迁移转化机理第13-15页
     ·农业磷素迁移转化机理第15-16页
     ·圩区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第16页
   ·非点源污染定量化研究综述第16-20页
     ·非点源污染研究方法综述第16-17页
     ·非点源污染模型介绍及对比第17-19页
     ·非点源污染模型与GIS技术第19-20页
     ·非点源污染模型局限及发展趋势第20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圩区内不同土地利用下营养盐迁移特征第23-41页
   ·太湖流域圩区概况第23-28页
     ·太湖流域圩区发展及分布概第23-25页
     ·太湖典型圩区——荻泽联圩概况第25-28页
   ·不同土地利用下营养盐迁移试验研究第28-33页
     ·径流小区概况第28-29页
     ·试验方案设计及水样分析第29-30页
     ·多场降雨平均径流浓度SMC第30-32页
     ·径流小区土壤基本理化特性第32-33页
   ·不同土地利用下氮素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第33-37页
     ·氮素迁移的频率分布特征第33-35页
     ·氮素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5-37页
   ·不同土地利用下磷素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第37-40页
     ·磷素迁移的频率分布特征第37-38页
     ·磷素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8-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平原圩区水流及营养盐迁移特征研究第41-66页
   ·平原圩区地表水营养盐迁移特征试验研究第41-44页
     ·试验方案设计及水样分析第41-43页
     ·营养盐迁移通量和出流通量第43-44页
     ·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第44页
   ·平原圩区地表水营养盐迁移特征第44-58页
     ·平原圩区地表水氮素迁移特征第44-52页
     ·平原圩区地表水磷素迁移特征第52-58页
   ·平原圩区地下水流输运及营养盐迁移特征研究第58-64页
     ·圩区地下水流及营养盐运移相关试验研究第59-60页
     ·平原圩区地下水流输运及营养盐分布迁移特征研究第60-64页
   ·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圩区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建立第66-86页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结构第66-70页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结构第66页
     ·圩区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第66-70页
   ·圩区水文子模型第70-74页
     ·陆面径流第70-71页
     ·河道演算第71-74页
   ·圩区土壤侵蚀及泥沙输运子模型第74-77页
     ·土壤侵蚀系数K第75-76页
     ·作物经营管理因子C第76页
     ·水土保持因子P第76页
     ·地形系数LS第76-77页
     ·表面粗糙系数CFRG第77页
   ·圩区面源营养物质迁移子模型第77-86页
     ·地表径流中各形态氮输运转化过程第78-80页
     ·地表径流中各形态磷输运转化过程第80-81页
     ·河道中各形态氮输运转化过程第81-83页
     ·河道中各形态磷输运、转化过程第83-86页
第五章 SWAT在圩区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中的应用第86-98页
   ·SWAT模型的输入数据第86-87页
   ·DEM的水文分析第87-90页
     ·DEM数据第87-88页
     ·子流域的划分第88-90页
     ·排涝站控排面积核算第90页
   ·圩区土地利用类型第90-91页
   ·圩区土壤类型第91-92页
   ·HRU分布第92-93页
   ·圩区气象数据第93-94页
   ·圩区管理措施第94-96页
     ·施肥措施第94-95页
     ·灌溉措施第95页
     ·虚拟“水库”控制排涝第95-96页
   ·池塘PONDS/湿地WETLANDS第96-98页
第六章 模型参数率定及结果分析第98-111页
   ·径流部分参数第98-101页
     ·径流参数率定方法第98-100页
     ·径流参数率定结果第100-101页
   ·泥沙部分参数第101-102页
   ·水质部分参数第102-106页
     ·水质部分参数率定方法第102-104页
     ·水质部分参数率定结果第104-106页
   ·模型参数率定小结第106-108页
   ·圩区输出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分析第108-11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114页
   ·总结第111-112页
   ·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计划与约束理论的模具生产管理研究
下一篇:汽油废气颗粒吸入对小鼠哮喘样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