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对执政方式的一般解读 | 第9-18页 |
·政党政治的基本概念 | 第9-14页 |
·政党 | 第9-12页 |
·执政党 | 第12-14页 |
·执政方式的概念 | 第14-16页 |
·评判执政方式合理性的标准 | 第16-18页 |
第2章 政治文明建设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 第18-24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大视野下进行 | 第18-21页 |
·党的思想路线、执政观念要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 | 第18-19页 |
·党的工作机制、手段和方法要符合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文明 | 第19-20页 |
·党的执政制度、体制要符合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 | 第20-21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枢纽工程 | 第21-24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发展航向的需要 | 第21-22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创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 第22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创新是保证依法治国的方略得以贯彻实施的需要 | 第22-24页 |
第3章 对国外政党执政方式的考察及启示 | 第24-36页 |
·西方发达国家执政党执政方式的主要特点 | 第24-30页 |
·把发展民主作为执政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 第24-25页 |
·党政分开、依法执政是现代西方政党执政的主流趋势 | 第25-28页 |
·建立健全权力监督体系成为西方执政党防止权力异化所采取的主要手段 | 第28-30页 |
·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方式的主要特点 | 第30-32页 |
·党的理论、纲领僵化,使党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 | 第30页 |
·高度集权、缺乏民主 | 第30-31页 |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 第31-32页 |
·发展中国家执政党执政方式的主要特点 | 第32-33页 |
·发展中国家最初的政党政治的运作方式均以模仿为主 | 第32-33页 |
·对现存的政党体制和政党运作方式进行改革 | 第33页 |
·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政党运作方式 | 第33页 |
·国外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对我党的几点启示 | 第33-36页 |
·关于执政党的执政方式没有统一的模式 | 第34页 |
·发展民主是执政党合法执政的基础 | 第34页 |
·党政关系问题是执政方式的核心问题 | 第34-35页 |
·对执政党权力的制衡是普遍的 | 第35-36页 |
第4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的依据 | 第36-46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的历史依据 | 第36-42页 |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演进轨迹 | 第36-41页 |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演进轨迹的启示 | 第41-42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的现实依据 | 第42-46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的外驱力: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 第42-44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的内隐力:党的性质、执政本质、执政目的以及维系执政有效性的高度政治责任感促使党不断创新自身的执政方式 | 第44-46页 |
第5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的原则、价值取向及构想 | 第46-63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的原则 | 第46-51页 |
·党的领导原则 | 第46-47页 |
·人民主权原则 | 第47-48页 |
·法律权威原则 | 第48-49页 |
·与时俱进的原则 | 第49页 |
·循序渐进的原则 | 第49-50页 |
·注重比较与借鉴的原则 | 第50-51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的价值取向 | 第51-55页 |
·治理与善治取向 | 第51-53页 |
·务实高效取向 | 第53-54页 |
·合法性取向 | 第54页 |
·科学化取向 | 第54页 |
·民主化取向 | 第54-55页 |
·法治化取向 | 第55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的构想 | 第55-63页 |
·科学执政 | 第55-58页 |
·民主执政 | 第58-60页 |
·依法执政 | 第60-63页 |
第6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63-80页 |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 | 第63-66页 |
·确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 第63-64页 |
·确立执政在民的人民主权理念 | 第64-65页 |
·确立执政在法的法治理念 | 第65-66页 |
·确立权力制约监督的理念 | 第66页 |
·改革和创新党的执政机制 | 第66-78页 |
·改革和创新党的权力运行机制 | 第66-71页 |
·改革和创新党的权力监督机制 | 第71-75页 |
·改革和创新党的政治参与机制 | 第75-78页 |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构筑实现创新型执政方式的主体性条件 | 第78-80页 |
·新的理论素质 | 第78-79页 |
·新的发展本领 | 第79页 |
·新的眼界和心胸 | 第79-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