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 | 第10-22页 |
一、合并理论的理论来源及主要观点 | 第10-14页 |
(一) 所有权理论的理论来源及主要观点 | 第10-12页 |
(二) 主体理论的理论来源及主要观点 | 第12-13页 |
(三) 母公司理论的理论来源及主要观点 | 第13-14页 |
二、三大合并理论的融合 | 第14-18页 |
(一) 当代理论是母公司理论与主体理论的结合 | 第14-15页 |
(二) 欧盟7号指令的规定凸现了母公司理论与主体理论的协调 | 第15页 |
(三) IAS22对购买法下控股合并的传统程序的初步变革 | 第15-16页 |
(四) 控制者服务论的提出是对三种基本合并理论的包容 | 第16页 |
(五) 公共理论是在总结三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 第16-18页 |
(六) FASB与“母公司延伸观” | 第18页 |
三、国际上合并理论应用的现状 | 第18-22页 |
(一) 合并理论在美国的应用 | 第18-19页 |
(二) 合并理论在英国的应用 | 第19-20页 |
(三) 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合并报表合并理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32页 |
一、会计目标定位影响合并理论的选择 | 第22-28页 |
(一) 从会计信息服务对象的角度分析 | 第22-24页 |
(二) 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角度分析 | 第24-26页 |
(三) 从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角度分析 | 第26-27页 |
(四) 对权益本质的不同认识对合并理论选择的影响 | 第27-28页 |
(五) 小结 | 第28页 |
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影响合并理论的选择 | 第28-30页 |
(一) 所有权理论扭曲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 第29页 |
(二) 母公司理论没有完全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 | 第29页 |
(三) 主体理论与“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相吻合 | 第29-30页 |
三、对“控制”的经济实质的认识程度影响合并理论的选择 | 第30-32页 |
(一) 所有权理论与“控制”的经济实质相悖 | 第30-31页 |
(二) 主体理论符合“控制”的经济实质 | 第31-32页 |
第三部分 不同合并理论对编制合并报表的影响 | 第32-46页 |
一、对合并范围的影响 | 第32-34页 |
(一) 所有权理论下确定的合并范围 | 第32页 |
(二) 主体理论下确定的合并范围 | 第32-33页 |
(三) 母公司理论下确定的合并范围 | 第33-34页 |
(四) 小结 | 第34页 |
二、对合并方法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一) 所有权理论下采用的合并方法 | 第35页 |
(二) 母公司理论下采用的合并方法 | 第35页 |
(三) 主体理论下采用的合并方法 | 第35-36页 |
三、合并理论的选择对合并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影响 | 第36-46页 |
(一) 所有权理论下编制的合并报表的特点 | 第36页 |
(二) 母公司理论下编制的合并报表的特点 | 第36-37页 |
(三) 主体理论下编制的合并报表的特点 | 第37-44页 |
(四) 总结 | 第44-46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的定位及未来选择 | 第46-57页 |
一、《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理论定位实用主义色彩浓厚 | 第46页 |
二、新准则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体现了主体理论的倾向 | 第46-50页 |
(一) 从合并报表具体操作方法上分析 | 第46-47页 |
(二) 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三) 合并范围上进一步明确了“控制”的概念 | 第48-50页 |
三、主体理论应是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合并理论的未来选择 | 第50-57页 |
(一) 主体理论本身的优越性 | 第50-51页 |
(二) 决策有用观应是我国会计目标未来的侧重点 | 第51-52页 |
(三) 合并会计报表信息需求者范围的扩展 | 第52-53页 |
(四)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第53-55页 |
(五) 国际上的准则制定逐步转向主体理论 | 第55-56页 |
(六) 小结 | 第56-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