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23页 |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出 | 第11-13页 |
(一) 协调能力 | 第12页 |
(二) 持续能力 | 第12-13页 |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一)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 | 第13-15页 |
(二)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 | 第15-18页 |
三、鄂尔多斯市资源型城市的定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 第18-22页 |
(一) 资源型城市产业延续的成功模式 | 第18-19页 |
(二) 鄂尔多斯市的城市定位构想 | 第19-21页 |
(三) 构建鄂尔多斯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 第21-22页 |
四、论文研究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 第22-23页 |
(一)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2页 |
(二)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第一章 鄂尔多斯市自然生态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第23-36页 |
一、鄂尔多斯市自然生态状况 | 第23-28页 |
(一)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24页 |
(二) 资源概况 | 第24-27页 |
(三) 生态状况 | 第27-28页 |
二、鄂尔多斯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8-36页 |
(一) 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 第29-30页 |
(二) 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 第30-32页 |
(三)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 第32-33页 |
(四) 工业经济总量实现突破,农牧业经济稳步增长 | 第33-35页 |
(五)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夯实未来发展基础 | 第35-36页 |
第二章 鄂尔多斯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36-48页 |
一、经济高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产生冲突 | 第36-40页 |
(一)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永续压力加大 | 第36-39页 |
(二) 经济高速增长加重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39-40页 |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抑制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40-43页 |
(一)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高新技术产业 | 第41页 |
(二) 工业结构畸形,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 第41-42页 |
(三) 工业污染日渐加剧,生态系统承载力面临挑战 | 第42-43页 |
三、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大了可持续发展的成本 | 第43-44页 |
(一) 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第43页 |
(二) 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 | 第43-44页 |
(三) 加大了对财政的需求 | 第44页 |
四、人口增长过快,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 第44-48页 |
(一) 人均耕地迅速减少,耕地存在过度垦殖现象 | 第45页 |
(二) 人均资源占有量日益下降,生态环境负荷日益加重 | 第45-46页 |
(三) 人口增长消减经济发展成果 | 第46页 |
(四) 人口素质缺陷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提升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选择 | 第48-58页 |
一、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进步的能力 | 第48-50页 |
(一) 培育节约文化、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第49页 |
(二) 转变增长方式,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三圈”模式 | 第49-50页 |
(三) 加大科技投入,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 第50页 |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科技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50-52页 |
(一) 提高知识化改造和生态化水平,充分发挥第一产业的基础作用 | 第51页 |
(二) 调整部门和技术结构,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 第51-52页 |
(三) 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 第52页 |
(四) 推进技术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第52页 |
三、创新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培育开发的能力 | 第52-54页 |
(一) 优先发展教育,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 第53页 |
(二) 着重提高人口素质,适度控制人口规模 | 第53-54页 |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生态和谐发展的能力 | 第54-56页 |
(一) 发展能源重化工,“防污减排”须先行 | 第54-55页 |
(二)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由分散治理转向集中恢复 | 第55页 |
(三) 分区治理、重点突破,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 第55-56页 |
五、取之有度、用之有方,切实提高资源有序开发利用的能力 | 第56-57页 |
(一) 构建共赢格局,科学有序开发资源 | 第56页 |
(二) 着眼永续利用,开发与保护井举 | 第56-57页 |
(三) 探索长效机制,节制自然资源消费 | 第57页 |
六、打造生态意识,践行生态立市战略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61页 |
注释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