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善达克沙地黄柳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前言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形态结构适应性 | 第15-16页 |
| ·种子更新规律和人工更新复壮研究 | 第16页 |
| ·生理适应性的研究 | 第16页 |
| 2 浑善达克沙地概况 | 第16-20页 |
| ·自然状况 | 第16-19页 |
| ·地理位置及分布 | 第16-17页 |
| ·地质地貌 | 第17页 |
| ·气候 | 第17-18页 |
| ·水文 | 第18页 |
| ·土壤 | 第18页 |
| ·植被 | 第18-19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9-20页 |
| 3 生态生物学特性 | 第20-21页 |
| 4 形态结构适应性的研究 | 第21-37页 |
| ·不同生境下叶片解剖结构的对比观察 | 第21-28页 |
| ·引言 | 第21-2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页 |
| ·结果 | 第22-25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8页 |
| ·人工栽植黄柳的根系分布特征及生物量研究 | 第28-37页 |
| ·引言 | 第28-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 ·结果 | 第30-34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5 种子更新规律和人工更新复壮研究 | 第37-58页 |
| ·种子更新规律调查研究 | 第37-40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页 |
| ·结果 | 第37-38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8-40页 |
| ·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40-54页 |
| ·引言 | 第40-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 ·结果 | 第44-49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9-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人工更新复壮研究 | 第54-58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 ·结果 | 第55-57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57-58页 |
| 6 生理适应性的研究 | 第58-79页 |
| ·引言 | 第58-61页 |
| ·水分生理 | 第58-59页 |
| ·渗透调节 | 第59-60页 |
| ·膜系统保护酶 | 第60页 |
| ·植物细胞膜与膜脂的变化 | 第60-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5页 |
| ·实验材料的处理 | 第61页 |
| ·RWC 和RWD 的测定 | 第61-62页 |
| ·束缚水和自由水含量的测定 | 第62页 |
| ·叶片细胞膜透性测定 | 第62页 |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62-63页 |
| ·Pro 含量的测定 | 第63页 |
| ·SOD 活性和MDA 含量的测定 | 第63-64页 |
| ·POD 活性测定 | 第64页 |
| ·CAT 活性测定 | 第64-65页 |
| ·结果 | 第65-74页 |
| ·离体失水时间对 RWC 和 RWD 的影响 | 第65-66页 |
| ·离体失水时间对束缚水和自由水含量的影响 | 第66页 |
| ·离体失水时间对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 ·离体失水时间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67页 |
| ·离体失水时间对 Pro 含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 ·离体失水时间对 SOD 活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 ·离体失水时间对 POD 活性的影响 | 第69页 |
| ·离体失水时间对 CAT 活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 ·离体失水时间对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70页 |
| ·抗旱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70-72页 |
| ·抗旱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72-74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74-77页 |
| ·水分代谢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74-75页 |
| ·质膜透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75页 |
|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75-76页 |
| ·膜系统保护酶活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76-77页 |
| ·MDA 含量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77页 |
| ·小结 | 第77-79页 |
| 论文结论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95页 |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