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燃烧过程中氮析出特性及硫氮交互作用的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符号表 | 第12-13页 |
| 1 绪论 | 第13-18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对燃料氮析出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对 NO_x生成的数值计算的研究 | 第15-16页 |
| ·对硫氮交互作用的研究 | 第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2 实验系统与研究方法 | 第18-25页 |
| ·煤中氮析出机理概述 | 第18-21页 |
| ·煤中氮的存在形态 | 第18页 |
|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 第18-21页 |
| ·管式炉燃烧实验系统 | 第21-22页 |
| ·实验煤样的选取与制备 | 第22-23页 |
| ·煤样的选取 | 第22-23页 |
| ·煤样的制备 | 第23页 |
| ·实验工况的选取 | 第23-24页 |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煤粉燃烧氮析出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25-33页 |
| ·燃煤 NO生成特性 | 第25-26页 |
| ·燃烧条件的影响规律 | 第26-29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26-28页 |
| ·氧浓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 ·煤质特性的影响规律 | 第29-31页 |
| ·挥发分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含氮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4 煤粉燃烧过程中 NO生成的数值计算 | 第33-48页 |
| ·数学模型 | 第33-41页 |
| ·模型假设 | 第33-34页 |
| ·模型的总体描述 | 第34页 |
| ·挥发分热解析出模型 | 第34-38页 |
| ·焦炭的燃烧模型 | 第38-39页 |
| ·煤粉燃烧过程中 NO的生成模型 | 第39-41页 |
| ·模型的求解 | 第41-42页 |
| ·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煤粉燃烧过程中硫氮交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48-61页 |
| ·煤粉燃烧过程中硫对氮析出影响规律的研究 | 第48-58页 |
| ·单质硫的影响 | 第48-51页 |
| ·矿物质和黄铁矿的影响 | 第51-56页 |
| ·二氧化硫的影响 | 第56-58页 |
| ·NO的加入对煤中硫析出影响规律的研究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6 全文总结与建议 | 第61-63页 |
|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 ·建议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