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射电望远镜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测量系统和测量仪器介绍 | 第9-10页 |
·馈源动态跟踪测量系统 | 第9-10页 |
·馈源动态跟踪测量系统的测量仪器 | 第10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测量原理和测量仪器性能研究 | 第12-24页 |
·引言 | 第12页 |
·测量设备组成和测量原理 | 第12-15页 |
·全站仪及测量相关设备 | 第12-13页 |
·全站仪定位原理 | 第13页 |
·全站仪测距原理 | 第13-14页 |
·全站仪测距精度和测量时间 | 第14页 |
·无反射棱镜测距的特性 | 第14-15页 |
·全站仪的目标自动识别功能 | 第15-17页 |
·目标自动识别(ATR)原理 | 第15-16页 |
·自动目标识别的精度及相关因素 | 第16-17页 |
·全站仪的补偿与改正研究 | 第17-19页 |
·全站仪三轴误差对水平方向值的影响 | 第17-18页 |
·全站仪双轴补偿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补偿器对水平和垂直度盘读数改正 | 第19页 |
·测量平差函数 | 第19-23页 |
·经典测量平差函数 | 第19-21页 |
·非参数估计测量平差 | 第21页 |
·半参数估计测量平差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大射电望远镜5 米模型定标方法 | 第24-34页 |
·引言 | 第24页 |
·大射电望远镜模型坐标系统 | 第24-25页 |
·大射电望远镜5 米模型高精度定标 | 第25-31页 |
·模型及标定原理 | 第26-27页 |
·定标改进方案原理 | 第27-28页 |
·定标方案实现和精度分析 | 第28-31页 |
·定标实验验证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基于全站仪的馈源跟踪测量软件研究 | 第34-46页 |
·引言 | 第34页 |
·馈源跟踪测量系统 | 第34-35页 |
·全站仪的通讯程序应用 | 第35-38页 |
·GSI通讯模式 | 第35-36页 |
·GeoCOM在线控制方式 | 第36-37页 |
·Geobasic 机载控制方式 | 第37-38页 |
·全站仪测量软件研究 | 第38-44页 |
·全站仪界面及初始化 | 第38-40页 |
·全站仪对接收测量数据处理 | 第40-43页 |
·馈源动态测量系统的性能和测量精度检验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动态跟踪测量中数据处理方法 | 第46-58页 |
·引言 | 第46页 |
·测量数据的卡尔曼滤波 | 第46-51页 |
·卡尔曼滤波原理 | 第46-47页 |
·卡尔曼滤波算法 | 第47-49页 |
·卡尔曼滤波仿真 | 第49-51页 |
·馈源点联测的秩亏自由网平差 | 第51-54页 |
·秩亏自由网平差原理 | 第51-52页 |
·秩亏自由网平差在5m模型中的应用 | 第52-54页 |
·控制点测量数据的三次样条插值 | 第54-57页 |
·三次样条函数原理 | 第55-56页 |
·三次样条函数提高控制点采样率的算法 | 第56-57页 |
·三次样条插值的计算机实现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