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我国江河湖泊水污染防治的不足及其原因 | 第12-21页 |
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措施有力 | 第12-15页 |
第二节 水污染防治效果欠佳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关于水污染防治效果欠佳原因的探讨 | 第17-21页 |
第二章 从流域观点看我国水污染防治效果欠佳的原因 | 第21-32页 |
第一节 流域的整体性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我国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分散性 | 第24-27页 |
一、立法的分散性 | 第24页 |
二、水污染控制的条块分割 | 第24-27页 |
三、法律执行困难重重 | 第27页 |
第三节 防治效果欠佳的原因分析 | 第27-32页 |
一、法律不能有效实施 | 第28-30页 |
二、执法部门没有从严执法的热情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提高水污染防治效能的办法 | 第32-43页 |
第一节 常规思路的办法 | 第33-39页 |
一、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和监督机制 | 第33-36页 |
二、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改革政府考核机制 | 第36-37页 |
三、推行“河长制”,建立水污染防治责任制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制衡的办法 | 第39-43页 |
第四章 贯彻制衡原则完善水污染防治法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制衡原则分析 | 第43-47页 |
第二节 现行流域制度不能保证制衡机制有效运行 | 第47-49页 |
一、现行流域管理机构不能承担保障制衡机制有效运行任务 | 第47-48页 |
二、流域内地区政府间协调机制无力保障制衡机制有效运行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制衡机制的运作平台——流域管理委员会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