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地学论文--环境地球化学论文

考虑耗水量估算黄河流域化学风化大气CO2消耗量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前言第11-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4页
   ·陆地碳循环与河流碳输运第14-15页
   ·河流无机碳输运研究进展第15-17页
     ·河流水体颗粒无机碳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河流水体溶解无机碳的研究进展第16页
     ·河流水体pCO_2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河流流域岩石的化学风化第17-20页
     ·河流流域岩石的化学风化机理第17-19页
     ·河流流域岩石化学风化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流域岩石化学风化大气CO_2消耗量的估算第20-24页
     ·流域岩石化学风化大气CO_2消耗量估算研究现状第20-21页
     ·天然径流量、耗水量数据获取中存在的问题第21-24页
2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第24-29页
   ·黄河流域概况第24-26页
   ·站位布设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29页
     ·基本参数的分析第26-27页
     ·常量离子的测定第27页
     ·河床砂样品的测定第27-29页
3 夏季黄河流域无机碳输运特征第29-36页
   ·夏季黄河颗粒无机碳的输运第29-31页
     ·夏季黄河PIC 与TSS 的沿程分布第29-30页
     ·夏季黄河TSS 与PIC 的输运第30-31页
   ·夏季黄河溶解无机碳的输运第31-34页
     ·夏季黄河表层水体DIC 的沿程分布第31-32页
     ·夏季黄河DIC 与流域侵蚀的关系第32-33页
     ·夏季黄河水体DIC/PIC 的输运特征第33-34页
   ·黄河流域无机碳的平流输运通量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4 夏季黄河流域岩石的化学风化第36-48页
   ·夏季黄河流域主要水离子特征及化学风化过程第36-43页
     ·夏季黄河流域主要水离子特征第36-40页
     ·夏季黄河流域的化学风化过程第40-43页
   ·夏季黄河流域化学风化来源阳离子的确定第43-46页
     ·干湿沉降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岩石风化来源阳离子浓度的确定第44-46页
   ·不同岩石化学风化对河水溶质的贡献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黄河流域化学风化大气CO_2消耗量的估算第48-54页
   ·考虑耗水量计算河流流域化学风化大气CO_2的消耗量第48-49页
   ·分段计算河流流域化学风化大气CO_2消耗量时考虑耗水量的方法第49-50页
   ·考虑耗水量计算黄河流域化学风化CO_2的消耗量第50-53页
     ·考虑耗水量计算黄河流域化学风化CO_2的消耗量第50-51页
     ·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岩石风化大气CO_2的消耗量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6 黄河流域溶解无机碳收支第54-63页
   ·夏季黄河干流pCO_2及其维持机制第54-59页
     ·夏季黄河表层水中pCO_2及DIC 沿程分布第54-55页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对夏季黄河表层水体pCO_2的影响第55-56页
     ·生物耗氧呼吸作用对夏季黄河水体pCO_2的影响第56-57页
     ·夏季黄河水体碳酸盐体系对pCO_2的影响第57-59页
   ·黄河流域水-气界面CO_2的释放通量第59-60页
   ·黄河流域溶解无机碳收支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7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个人简历第71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微孔的作用机理
下一篇:流域水污染防治法中的制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