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竖向变形差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 | 第10-14页 |
·混合结构体系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 第10-11页 |
·混合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 | 第11-13页 |
·混合结构的特点与优势 | 第13-14页 |
·竖向变形差对结构的影响 | 第14-15页 |
·竖向构件轴向变形差的原因 | 第14页 |
·竖向变形差的后果 | 第14-15页 |
·SRC-RC混合结构体系竖向变形差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 影响SRC-RC混合结构体系竖向变形的分析 | 第18-32页 |
·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影响 | 第18-20页 |
·早期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18页 |
·早期强度的预测 | 第18-20页 |
·弹性变形 | 第20-23页 |
·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 第21页 |
·弹性模量的计算 | 第21-23页 |
·泊松比 | 第23页 |
·徐变 | 第23-26页 |
·徐变的机理 | 第24页 |
·徐变的影响因素 | 第24页 |
·徐变的计算 | 第24-26页 |
·收缩 | 第26-28页 |
·收缩的机理 | 第26页 |
·影响收缩的因素 | 第26-27页 |
·收缩的计算公式 | 第27-28页 |
·温度的竖向作用 | 第28-32页 |
·整体温差 | 第28-30页 |
·局部温差 | 第30-32页 |
3 SRC-RC混合结构体系竖向构件变形计算 | 第32-51页 |
·计算模型的基本参数 | 第32-34页 |
·基本理论计算公式和基本假定 | 第34-37页 |
·徐变计算规则 | 第34页 |
·应力重分布的理论计算 | 第34-35页 |
·基础沉降变形假定 | 第35-36页 |
·结构施加荷载假定 | 第36页 |
·弹性压缩、徐变、收缩和温度作用相关性假定 | 第36-37页 |
·竖向构件变形的理论计算 | 第37-39页 |
·构件层次上的竖向构件变形 | 第37-38页 |
·变形在施工过程的调整 | 第38-39页 |
·竖向构件变形的有限元计算 | 第39-51页 |
·施工速度 | 第39-41页 |
·弹性压缩、徐变、收缩和温度差 | 第41-48页 |
·计算方法的影响 | 第48-51页 |
4 SRC-RC混合结构体系竖向构件变形差的计算 | 第51-74页 |
·不同分析法的比较 | 第51-55页 |
·整体结构一次加载的计算 | 第51-53页 |
·模拟施工加载的计算 | 第53-55页 |
·竖向变形差的有限元计算 | 第55-66页 |
·弹性压缩、徐变、收缩和温度差 | 第55-58页 |
·变形差的依时计算 | 第58-61页 |
·梁—核心筒连接方式 | 第61-62页 |
·框架柱间变形差 | 第62-63页 |
·变形差计算方法 | 第63-64页 |
·考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变形差计算 | 第64-66页 |
·竖向变形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计算 | 第66-74页 |
·模拟施工过程的内力计算原理 | 第66-69页 |
·内力的有限元计算 | 第69-74页 |
5 竖向变形差控制 | 第74-80页 |
·控制的基本措施 | 第74-79页 |
·结构设计 | 第74-77页 |
·施工措施 | 第77-78页 |
·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