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7页 |
·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8-22页 |
·盐水入侵的严重危害 | 第18-19页 |
·河口盐水入侵问题的复杂性 | 第19-2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影响河口区盐水入侵的因素 | 第22-24页 |
·径流 | 第22-23页 |
·潮汐 | 第23页 |
·潮流 | 第23页 |
·波浪和风 | 第23页 |
·河口河势演变 | 第23-24页 |
·海平面变化 | 第24页 |
·人类活动 | 第24页 |
·盐水入侵的一般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原型观测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物理模型试验方法 | 第25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5-27页 |
·国外盐水入侵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国内盐水入侵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珠江河口盐水入侵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其它河口盐水入侵研究现状 | 第31页 |
·波浪辐射应力的研究 | 第31-32页 |
·波流共同作用底部剪切应力的研究 | 第32-34页 |
·波流共同作用下底部剪切应力的有关研究 | 第32-33页 |
·波浪摩擦因子的有关研究 | 第33-34页 |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第34-3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第二章 盐水入侵的一维及一、二维联解数值模拟研究 | 第37-57页 |
·一维河网水流、盐度模型 | 第37-46页 |
·一维水流、盐度模型控制方程 | 第37-38页 |
·水流、盐度方程的离散 | 第38-42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42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42-43页 |
·一维河网水动力、盐度模型应用实例 | 第43-46页 |
·二维水流、盐度数学模型 | 第46-50页 |
·正交曲线网格 | 第46-48页 |
·正交曲线坐标系下二维水流、盐度数学模型基本方程 | 第48-49页 |
·方程离散求解 | 第49-50页 |
·一、二维水动力、盐度模型的耦合 | 第50-53页 |
·耦合条件及步骤 | 第50-51页 |
·模型建立中一些问题的处理 | 第51-52页 |
·一、二维水流、盐度耦合模型应用实例 | 第52-53页 |
·径流、潮差对盐水入侵影响的分析 | 第53-55页 |
·径流变化对盐水入侵影响的实例分析 | 第53-54页 |
·潮差变化对盐水入侵影响的实例分析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三维水流、盐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7-84页 |
·水流、盐度三维模型数学描述 | 第57-62页 |
·三维水流、盐度模型基本方程组 | 第57-58页 |
·对方程简化时采用的假定和近似 | 第58-59页 |
·新坐标系下三维(内模式)数学模型基本方程 | 第59-60页 |
·新坐标系下二维(外模式)数学模型基本方程 | 第60-62页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62-63页 |
·水平扩散系数ν_H(动量)、λ_H(温度、盐度) | 第62页 |
·动量垂向涡粘系数ν_T及温度、盐度垂向扩散系数λ_T | 第62-63页 |
·定解条件 | 第63-65页 |
·边界条件 | 第63-64页 |
·初始条件 | 第64页 |
·模型求解稳定性条件 | 第64-65页 |
·控制方程的求解及离散 | 第65-71页 |
·各变量在计算网格的布置 | 第65-66页 |
·流速“预测”值求解 | 第66-69页 |
·水深积分方程的求解 | 第69-70页 |
·流速“校正”值求解 | 第70-71页 |
·垂向流速的求解和离散 | 第71页 |
·浅滩及动边界处理方法 | 第71-75页 |
·弯曲河道三维水流计算实例 | 第75-77页 |
·模型中波浪和风因素的考虑 | 第77-82页 |
·波浪辐射应力计算 | 第78-79页 |
·波流共同作用下底部剪切应力计算 | 第79-80页 |
·波浪计算模型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第四章 理想河口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 第84-94页 |
·理想河口数值试验设计 | 第84-85页 |
·波浪对理想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分析 | 第85-89页 |
·理想河口波浪要素计算 | 第85-86页 |
·波浪对流速影响 | 第86-87页 |
·波浪对河口区盐度分布的影响 | 第87-89页 |
·风对理想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分析 | 第89-92页 |
·风对盐度垂向分布影响 | 第89页 |
·风对河口区盐度分布的影响 | 第89-90页 |
·风对整个模拟区域盐度沿程分布的影响 | 第90-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珠江河口伶仃洋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 第94-123页 |
·珠江河口伶仃洋概况 | 第94-102页 |
·珠江河口盐水入侵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 | 第94-95页 |
·珠江河口盐水入侵问题的重要性 | 第95-96页 |
·伶仃洋地理概况及水文、动力条件 | 第96-100页 |
·伶仃洋含盐度在时间上的变化 | 第100-101页 |
·伶仃洋含盐度在空间上的分布 | 第101-102页 |
·珠江口伶仃洋三维水流、盐度数学模型 | 第102-105页 |
·计算区域及地形资料 | 第102页 |
·模型参数 | 第102-103页 |
·盐度初始场与循环计算问题的探讨 | 第103-105页 |
·模型的率定和验证 | 第105-108页 |
·潮位验证 | 第105-106页 |
·三维流速分层验证 | 第106-107页 |
·流速垂向剖面验证 | 第107页 |
·三维盐度分层验证 | 第107-108页 |
·盐度垂向剖面验证 | 第108页 |
·与其它模型计算流场的对比 | 第108页 |
·伶仃洋流场特征 | 第108-110页 |
·三维表层流场 | 第108-109页 |
·三维近底层流场 | 第109页 |
·三维垂向平均的全潮流速矢量图 | 第109页 |
·浅滩局部流场 | 第109-110页 |
·伶仃洋盐度场特征 | 第110-112页 |
·三维分层盐度场 | 第110-111页 |
·伶仃水道垂向盐度剖面 | 第111-112页 |
·波浪对伶仃洋盐度场影响分析 | 第112-119页 |
·伶仃洋波浪要素计算 | 第112-113页 |
·考虑波浪后伶仃洋流速变化 | 第113-115页 |
·波浪对盐度平面分布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波浪对盐度垂向分布的影响 | 第117-119页 |
·风对伶仃洋盐度影响分析 | 第119-121页 |
·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结论 | 第123-124页 |
·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0页 |
附图 | 第140-184页 |
附录:考虑波浪后增加项的离散 | 第184-188页 |
致谢 | 第188-18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89-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