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三唑类过渡金属含能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9-24页 |
·固体推进剂中燃速催化剂的作用 | 第9页 |
·固体推进剂的燃速调节剂的发展方向 | 第9-10页 |
·减小污染 | 第9页 |
·减少排烟 | 第9-10页 |
·提高能量 | 第10页 |
·用作燃速催化剂的含能材料 | 第10-11页 |
·三唑类含能配合物的研究 | 第11-17页 |
·3-硝基-1,2,4-三唑-5-酮类含能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三唑-5-酮类含能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3-氨基-1,2,4-三唑类含能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选题目的和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4页 |
第二章 配体1,2,4-三唑-5-酮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24-53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页 |
·配体1,2,4-三唑-5-酮的合成和表征 | 第24-25页 |
·配合物M(TO)_2Cl_2的合成、结构和表征 | 第25-32页 |
·配合物M(TO)_2Cl_2的合成、元素分析和红外 | 第25-26页 |
·配合物M(TO)_2Cl_2的红外图谱 | 第26-27页 |
·配合物Co(TO)_2Cl_2的结构 | 第27-31页 |
·配合物Co(TO)_2Cl_2的热重图谱 | 第31-32页 |
·配合物{[Zn(TO)_2(H_2O)_2](NO_3)_2}_n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32-36页 |
·配合物{[Zn(TO)_2(H_2O)_2](NO_3)_2}_n的合成、元素分析和红外 | 第32页 |
·配合物{[Zn(TO)_2(H_2O)_2](NO_3)_2}_n的结构 | 第32-36页 |
·配合物{[Zn(TO)_2(H_2O)_2](NO_3)_2}_n的热重图谱 | 第36页 |
·配合物[Ni(H_2O)_4(TO)_2](NO_3)_2·2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36-41页 |
·配合物[Ni(H_2O)_4(TO)_2](NO_3)_2·2H_2O的合成、元素分析和红外 | 第36-37页 |
·配合物[Ni(H_2O)_4(TO)_2](NO_3)_2·2H_2O的结构 | 第37-41页 |
·配合物[Ni(H_2O)_4(TO)_2](NO_3)_2·2H_2O热重图谱 | 第41页 |
·配合物[Cu(TO)(phen)(NO_3)(H_2O)]NO_3·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41-45页 |
·配合物[Cu(TO)(phen)(NO_3)(H_2O)]NO_3·H_2O的合成、元素分析和红外 | 第41-42页 |
·配合物[Cu(TO)(phen)(NO_3)(H_2O)]NO_3·H_2O的晶体结构 | 第42-45页 |
·配合物[Cu(TO)(phen)(NO_3)(H_2O)]NO_3·H_2O的热重分析 | 第45页 |
·配合物[Cu(TO)_2(H_2O)_2(HSO_4)_2]_n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45-50页 |
·配合物[Cu(TO)_2(H_2O)_2(HSO_4)_2]_n的合成、元素分析和红外 | 第45-46页 |
·配合物[Cu(TO)_2(H_2O)_2(HSO_4)_2]_n的晶体结构 | 第46-49页 |
·配合物[Cu(TO)_2(H_2O)_2(HSO_4)_2]_n的热重图谱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三章 3-氨基-1,2,4-三唑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53-75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3页 |
·试剂 | 第53页 |
·仪器 | 第53页 |
·配体3-氨基-1,2,4-三唑(Atz)的合成和表征 | 第53-54页 |
·配合物[Cu(HAtz)_2Cl_2](CuCl_4)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54-59页 |
·配合物[Cu(HAtz)_2Cl_2](CuCl_4)·2H_2O的合成、元素分析和红外 | 第54页 |
·配合物[Cu(HAtz)_2Cl_2](CuCl_4)·2H_2O的晶体结构 | 第54-58页 |
·配合物[Cu(HAtz)_2Cl_2](CuCl_4)·2H_2O的热重图谱 | 第58-59页 |
·配合物[Co_2(HAtz)_4Cl_6]Cl_2·H_2O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59-63页 |
·配合物[Co_2(HAtz)_4Cl_6]Cl_2·H_2O的合成、元素分析和红外 | 第59页 |
·配合物[Co_2(HAtz)_4Cl_6]Cl_2·H_2O的晶体结构 | 第59-63页 |
·配合物[Co_2(HAtz)_4Cl_6]Cl_2·H_2O的热重图谱 | 第63页 |
·配合物[Co(HAtz)_2(H_2O)_4](NO_3)_4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征 | 第63-68页 |
·配合物[Co(HAtz)_2(H_2O)_4](NO_3)_4的合成、元素分析和红外 | 第63-64页 |
·配合物[Co(HAtz)_2(H_2O)_4](NO_3)_4的晶体结构 | 第64-67页 |
·配合物[Co(HAtz)_2(H_2O)_4](NO_3)_4的热重图谱 | 第67-68页 |
·配合物[Ni(HAtz)_2(H_2O)_4](NO_3)_4的合成、结构和表征 | 第68-73页 |
·配合物[Ni(HAtz)_2(H_2O)_4](NO_3)_4的合成、元素分析和红外 | 第68-69页 |
·配合物[Ni(HAtz)_2(H_2O)_4](NO_3)_4的晶体结构 | 第69-72页 |
·配合物[Ni(HAtz)_2(H_2O)_4](NO_3)_4的热重图谱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第四章 三唑类配合物对高氯酸铵热分解过程的影响初探 | 第75-91页 |
·引言 | 第75-76页 |
·实验 | 第76-77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76页 |
·实验条件 | 第76-77页 |
·1,2,4-三唑-5-酮类配合物与AP混合体系的热分解 | 第77-83页 |
·盐酸盐类配合物与AP混合体系的热分解 | 第77-80页 |
·硝酸盐类配合物与AP混合体系热分解 | 第80-82页 |
·硫酸盐类配合物与AP混合体系热分解 | 第82-83页 |
·3-氨基-1,2,4-三唑类金属配合物与AP混合体系热分解 | 第83-87页 |
·盐酸盐类配合物与AP混合体系热分解 | 第83-85页 |
·硝酸盐类配合物与AP混合体系的热分解 | 第85-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