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1.3 本论文所作的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系统效能 | 第14-20页 |
§2.1 系统效能概念 | 第14-16页 |
§2.1.1 可用度 | 第14-15页 |
§2.1.2 可信度 | 第15页 |
§2.1.3 保障度 | 第15页 |
§2.1.4 作战效能 | 第15-16页 |
§2.2 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 第16-18页 |
§2.2.1 作战飞机系统效能评估中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 第16页 |
§2.2.2 ARINC的系统效能模型 | 第16-17页 |
§2.2.3 美国海军的系统效能模型 | 第17页 |
§2.2.4 美国空军的系统效能模型 | 第17-18页 |
§2.3 系统效能评估程序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评估指标体系 | 第20-41页 |
§3.1 军事系统层次结构 | 第20-21页 |
§3.2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1页 |
§3.3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因素 | 第21-28页 |
§3.3.1 第一层次因素 | 第21-23页 |
§3.3.2 第二层次因素 | 第23-24页 |
§3.3.3 指标体系细化 | 第24-28页 |
§3.4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 第28-30页 |
§3.5 评估指标体系简介 | 第30-40页 |
§3.5.1 飞行性能 | 第30-31页 |
§3.5.2 总体设计 | 第31页 |
§3.5.3 气动布局 | 第31页 |
§3.5.4 武器系统 | 第31-32页 |
§3.5.5 结构材料 | 第32-33页 |
§3.5.6 分系统性能 | 第33-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评估方法 | 第41-52页 |
§4.1 层次分析法 | 第41-43页 |
§4.1.1 基本概念 | 第41页 |
§4.1.2 建立评估矩阵 | 第41-42页 |
§4.1.4 解算步骤 | 第42页 |
§4.1.5 一致性检验 | 第42-43页 |
§4.2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 第43-46页 |
§4.2.1 基本概念 | 第43-44页 |
§4.2.2 两极综合评判模型 | 第44-46页 |
§4.2.3 最大隶属原则 | 第46页 |
§4.3 编制计算机程序设计 | 第46-49页 |
§4.3.1 计算流程图 | 第46-47页 |
§4.3.2 算法程序 | 第47-49页 |
§4.4 可用性分析 | 第49-50页 |
§4.5 评估流程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实例验证 | 第52-60页 |
§5.1 评估模型 | 第52页 |
§5.2 评估验证 | 第52-53页 |
§5.3 评估结果 | 第53页 |
§5.4 评估结果比较 | 第53-54页 |
§5.5 空空作战效能评估结果 | 第54-55页 |
§5.6 飞机效能-费用周期系统评价 | 第55-59页 |
§5.6.1 飞机寿命费用周期分析 | 第55-57页 |
§5.6.2 综合评价 | 第57-5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作战效能模型优化 | 第60-63页 |
§6.1 优化 | 第60-61页 |
§6.2 作战飞机效能优化 | 第61-62页 |
§6.2.1 优化模型任务 | 第61-62页 |
§6.2.2 建立作战效能优化模型 | 第6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工作展望 | 第63-67页 |
§7.1 总结 | 第63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6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