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以“空间”为视角
|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5页 |
| 一、已有对师生关系内涵的阐释 | 第10-11页 |
| 二、理解师生关系内涵的空间维度 | 第11-15页 |
| (一) 空间的物质层面 | 第11页 |
| (二) 空间的社会层面 | 第11-12页 |
| (三) 师生关系的“空间”意蕴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师生关系的历史时间发展脉络 | 第15-26页 |
| 一、时间—人类发展的空间 | 第15页 |
| 二、中国历史上的师生关系变化 | 第15-22页 |
| 三、西方历史上的师生关系变化 | 第22-26页 |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的转型对师生关系的新挑战 | 第26-42页 |
| 一、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的转型性质 | 第26-27页 |
| 二、社会空间中的时间痕迹—“师道尊严” | 第27-31页 |
| 三、“关系”空间中的知识买卖者定位 | 第31-33页 |
| 四、多元价值空间并存的挑战 | 第33-39页 |
| 五、“发展”空间的教学相长要求 | 第39-40页 |
| 六、虚拟空间中的师生关系定位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当代师生关系形态转型的学校空间解读 | 第42-51页 |
| 一、现代师生关系的转型—学校空间中的多种形态并存 | 第42页 |
| 二、空间角度理解当代师生关系形态转型的启示 | 第42-51页 |
| (一) 师生关系的“空间”障碍 | 第42-45页 |
| (二) 教师处理与学生关系时的“空间”意识 | 第45-46页 |
| (三) 相对独立前提下,师生“空间”对话的可能性 | 第46-49页 |
| (四) “空间”对话的手段—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