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光谱法血液成分无创检测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引言 | 第10页 |
·血液成分 | 第10-14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8页 |
·血液成分无创检测 | 第15页 |
·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 | 第15-18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论文内容和结构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动态光谱检测方法 | 第23-43页 |
·引言 | 第23页 |
·近红外光谱法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皮肤及皮下组织特性 | 第25-26页 |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 | 第26-30页 |
·光电容积脉搏波 | 第27页 |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 | 第27-28页 |
·PPG 发展现状及其应用 | 第28-30页 |
·脉搏血氧计原理 | 第30-33页 |
·动态光谱法 | 第33-36页 |
·脉搏波吸光度构成 | 第33-34页 |
·动态光谱定义 | 第34页 |
·动态光谱法理论推导 | 第34-36页 |
·动态光谱测量方法 | 第36-38页 |
·时域分光方法 | 第36页 |
·空域分光方法 | 第36-37页 |
·动态光谱的提取 | 第37-38页 |
·与传统测量方法比较 | 第38-42页 |
·传统测量方法 | 第38-40页 |
·传统测量方法对测量精度的改善 | 第40页 |
·动态光谱法对测量精度的改善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动态光谱检测平台搭建 | 第43-84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43-44页 |
·光谱透射能量仿真及传感器设计 | 第44-59页 |
·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 | 第44-46页 |
·组织光学仿真理论 | 第46-48页 |
·仿真步骤与过程 | 第48-53页 |
·耳垂动态光谱检测研究 | 第53-59页 |
·光路设计 | 第59-69页 |
·光源 | 第60-61页 |
·准直光路 | 第61-62页 |
·AOTF 单色仪 | 第62-69页 |
·电路设计 | 第69-74页 |
·光电转换电路 | 第70-71页 |
·信号调理电路 | 第71-74页 |
·信号采集 | 第74-83页 |
·硬件设计 | 第74-75页 |
·软件设计 | 第75-76页 |
·下位机代码自动生成 | 第76-81页 |
·测试平台总体性能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章 动态光谱信号预处理研究 | 第84-107页 |
·研究背景 | 第84页 |
·噪声特性 | 第84-86页 |
·仪器噪声特性 | 第84-85页 |
·信号噪声特性 | 第85-86页 |
·噪声抑制 | 第86页 |
·噪声滤除方法评价标准 | 第86页 |
·基于小波模极大值分析的奇异性处理 | 第86-94页 |
·研究背景 | 第86-87页 |
·理论基础 | 第87-89页 |
·处理方法 | 第89-92页 |
·处理结果 | 第92-94页 |
·小结 | 第94页 |
·脉搏波呼吸干扰的抑制 | 第94-100页 |
·研究背景 | 第94-95页 |
·相关理论 | 第95-96页 |
·处理方法 | 第96-9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0页 |
·小结 | 第100页 |
·统计处理方法提高动态光谱的检测精度 | 第100-10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0-101页 |
·算法理论 | 第101页 |
·处理方法 | 第101-10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多光程长建模方法研究 | 第107-1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7页 |
·血液单质吸收系数测定 | 第107-111页 |
·计算方法 | 第108页 |
·实验仪器 | 第108-109页 |
·实验过程 | 第109-111页 |
·实验结果 | 第111页 |
·建模方法及评价指标 | 第111-113页 |
·可调光程长光谱测量平台 | 第113-116页 |
·平台构成 | 第113-114页 |
·系统评价 | 第114-115页 |
·系统测试 | 第115-116页 |
·血液光谱非线性研究 | 第116-1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16页 |
·仪器和样品 | 第1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16-11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7-120页 |
·小结 | 第120页 |
·模拟溶液多光程长建模研究 | 第120-123页 |
·模拟溶液配制 | 第120-121页 |
·多光程长建模 | 第121-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23页 |
·血液多光程长建模方法 | 第123-1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3页 |
·仪器及软件 | 第123页 |
·化学值标定 | 第123-124页 |
·实验方法 | 第124-1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7页 |
·小结 | 第127-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2页 |
·引言 | 第129页 |
·课题主要内容与结论 | 第129-130页 |
·创造性工作 | 第130-131页 |
·展望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5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