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选题缘起 | 第13-14页 |
·国内外微博客研究相关理论及文献探讨 | 第14-17页 |
·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微博的发展 | 第19-25页 |
·微博客与博客的比较 | 第19-21页 |
·微博客的特点 | 第19-20页 |
·博客的特点 | 第20页 |
·WEB.2.0 | 第20-21页 |
·微博的发展状况 | 第21-23页 |
·微博在国外的发展 | 第21-22页 |
·微博在国内的发展 | 第22-23页 |
·微博盛行的原因 | 第23-25页 |
·技术层面 | 第23页 |
·内容层面 | 第23页 |
·4A优势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传播要素分析微博 | 第25-36页 |
·微博客的5W模式分析 | 第25-30页 |
·微博的传播主体解构 | 第25-26页 |
·微博的传播主体对“把关人”概念的新诠释 | 第26-27页 |
·微博的传播主体使用微博客的使用与满足分析 | 第27-28页 |
·新媒介环境下意见领袖的变化趋势 | 第28-30页 |
·微博客的传播内容分析 | 第30-31页 |
·微博客传播内容的类型 | 第30-31页 |
·微博客的媒介工具分析 | 第31-32页 |
·微博客媒介工具的类型 | 第31-32页 |
·微博客媒介工具特点 | 第32页 |
·微博客的传播效果分析:对经典传播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 第32-36页 |
·微博客“议程设置功能”的新释义 | 第32-34页 |
·微博客“沉默的螺旋”新释义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微博客的传播模式与传播价值 | 第36-44页 |
·微博客的传播模式 | 第36-39页 |
·微博客的大众传播形态 | 第36页 |
·微博客的人际传播形态 | 第36-37页 |
·微博客的群体传播状态 | 第37-38页 |
·微博客的人内传播形态 | 第38页 |
·微博客的组织传播形态 | 第38-39页 |
·微博客裂变式分级传播状态 | 第39页 |
·微博客的价值分析 | 第39-44页 |
·微博客的政治宣传价值 | 第39-40页 |
·微博客的媒体传播价值 | 第40页 |
·微博客的经济价值 | 第40-41页 |
·微博客的文化价值 | 第41-43页 |
·微博客的社会价值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微博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 第44-50页 |
·微博客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44-46页 |
·虚假信息、垃圾信息泛滥,信息监管困难重重 | 第44-45页 |
·媒介素养欠缺 | 第45页 |
·盈利模式不成熟 | 第45页 |
·娱乐造势严重 | 第45-46页 |
·微博客传播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46-50页 |
·提高大众的媒介素养 | 第46页 |
·加强把关增强责任意识 | 第46-47页 |
·创新与探索盈利模式 | 第47页 |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47-48页 |
·资源整合 传统媒体跟进 | 第48-50页 |
总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