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 第11-13页 |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评价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社区医疗保险计划评价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评价综述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对象、数据来源 | 第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数据来源 | 第16页 |
·本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选择 | 第17-18页 |
·研究的可能创新和不足 | 第18-19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18-19页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9页 |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点及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概述 | 第19-20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概念、建立原则以及特点 | 第20-21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概念与建立原则 | 第20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 | 第20-21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的意义及制度特征 | 第21-23页 |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 | 第21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征 | 第21-23页 |
·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的基本理论 | 第23-27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的法理基础 | 第23-24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财政支持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医疗保险需求理论 | 第26-27页 |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43页 |
·评价内容确定 | 第27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3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确立方法 | 第27-28页 |
·评价指标遴选原则 | 第28页 |
·相关指标界定 | 第28-30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 第30-38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主干指标含义 | 第31-32页 |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32-38页 |
·指数值确定与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初始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 第38页 |
·指数值的计算 | 第38页 |
·综合评分的计算。 | 第38-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 第41-43页 |
·分析方法 | 第41页 |
·量表的信度 | 第41页 |
·量表的效度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4 四川省第一批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评价 | 第43-51页 |
·研究区域特点 | 第43-45页 |
·人口组成情况 | 第43页 |
·经济发展概况 | 第43-44页 |
·卫生服务体系总体情况及农村居民健康状况 | 第44-45页 |
·试点县新农合的结构(Structure)评价 | 第45-46页 |
·试点县新农合的运行过程(Process)评价 | 第46-48页 |
·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果(Outcome)评价 | 第48-51页 |
·综合评价指标指数分析 | 第51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附表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