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 天气衍生品概述 | 第18-30页 |
·天气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 | 第18-23页 |
·天气风险概述 | 第18-19页 |
·需求的提出——天气风险对经济实体的影响日益加大 | 第19-21页 |
·供给的出现,天气衍生品市场诞生并开始发展壮大 | 第21页 |
·天气衍生品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天气衍生品的市场参与主体与交易模式 | 第23-30页 |
·市场参与主体 | 第23-27页 |
·交易模式 | 第27-30页 |
2. 天气衍生产品的主要形式 | 第30-41页 |
·天气衍生品的基础指数 | 第30-35页 |
·气温指数 | 第30-32页 |
·湿度指数 | 第32-33页 |
·降水指数 | 第33-34页 |
·其它天气指数 | 第34-35页 |
·天气衍生品的主要形式 | 第35-41页 |
·天气期货及其套期保值操作实例 | 第35-37页 |
·天气期权及其套期保值操作实例 | 第37-39页 |
·天气互换及其套期保值操作实例 | 第39-41页 |
3.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产品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41-51页 |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必要性分析 | 第41-46页 |
·我国的天气状况和面临的天气风险分析 | 第41-42页 |
·天气风险对我国各行业的影响 | 第42-44页 |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使天气风险管理的需求进一步显性化 | 第44-46页 |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现实意义 | 第46-51页 |
·为企业提供一种分散天气风险的渠道 | 第46-47页 |
·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增加新的投资渠道 | 第47-48页 |
·有助于推进我国金融工程创新,锻炼金融人才 | 第48-49页 |
·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 | 第49-51页 |
4.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可行性分析 | 第51-64页 |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金融市场条件 | 第51-57页 |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 第51-52页 |
·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历史发展 | 第52-55页 |
·发展我国天气衍生品的金融市场条件 | 第55-56页 |
·我国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情况 | 第56-57页 |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政策和法律背景 | 第57-59页 |
·我国天气衍生品的市场需求分析 | 第59-60页 |
·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 | 第59页 |
·企业巨大的套期保值需求 | 第59-60页 |
·居民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 第60页 |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技术性因素分析 | 第60-64页 |
·我国具有的后发优势 | 第61页 |
·我国已有的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气象数据的保障 | 第62页 |
·基础设施的保障 | 第62页 |
·专业人才的保障 | 第62-64页 |
5.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总体思路 | 第64-74页 |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基本思路 | 第64-66页 |
·建立政府支持和鼓励机制 | 第64-65页 |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 第65页 |
·建立和规范天气衍生品的技术支撑体系 | 第65页 |
·先试点,再推广 | 第65-66页 |
·分阶段推进 | 第66页 |
·我国开发天气衍生品的具体构想 | 第66-74页 |
·产品设计 | 第66-69页 |
·市场参与主体 | 第69-70页 |
·交易模式 | 第70-72页 |
·天气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