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技术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技术要求 | 第13页 |
标准规范要求 | 第13-14页 |
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飞行程序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飞行程序结构 | 第16-19页 |
·离场程序 | 第16页 |
·进近程序 | 第16-19页 |
·进场程序 | 第19页 |
·航空器分类 | 第19-20页 |
·飞行程序定位和容差规范 | 第20-25页 |
·定位方法分类 | 第20-23页 |
·定位容差限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飞行程序辅助设计系统设计 | 第25-41页 |
·系统功能划分 | 第26-27页 |
·航迹和保护区绘制 | 第26-27页 |
·障碍物评估 | 第27页 |
·几何算法实现 | 第27-32页 |
·风螺旋线算法设计 | 第27-28页 |
·风螺旋算法实现 | 第28-31页 |
·缓冲区算法设计 | 第31页 |
·缓冲区算法实现 | 第31-32页 |
·用户界面设计 | 第32-41页 |
·VBA程序菜单设计 | 第32-34页 |
·绘图程序界面设计 | 第34-38页 |
·评估程序界面设计 | 第38-41页 |
第三章 离场程序设计 | 第41-53页 |
·流程描述 | 第41-43页 |
·离场程序要求的参数 | 第43页 |
·直线离场 | 第43-46页 |
·转弯离场 | 第46-50页 |
指定高度转弯离场 | 第47-48页 |
电台上空转弯 | 第48-49页 |
交叉定位或DME弧确定TP的转弯离场 | 第49-50页 |
·向台飞行 | 第50-51页 |
·全向离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等待程序设计 | 第53-61页 |
·流程描述 | 第53-54页 |
·等待程序 | 第54-61页 |
·等待程序作图参数 | 第55页 |
·等待程序模板绘制方法 | 第55-57页 |
·模板的作图 | 第57页 |
·确定定位容差 | 第57-58页 |
·基本区作图和交叉定位上空的全向进入作图 | 第58-59页 |
·区域缩减原则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复飞程序设计 | 第61-65页 |
·流程描述 | 第61-62页 |
·直线复飞 | 第62页 |
·转弯复飞 | 第62-65页 |
第六章 障碍物评估程序设计 | 第65-69页 |
·评估的一般准则 | 第65-66页 |
·直线离场障碍物评估 | 第66-67页 |
·转弯离场障碍物评估 | 第67-68页 |
·指定转弯点的障碍物评价 | 第67页 |
·指定高度转弯离场的障碍物评价 | 第67-68页 |
·复飞程序评估 | 第68页 |
·直线复飞障碍物评价 | 第68页 |
·转弯复飞的障碍物评价 | 第68页 |
·等待程序评估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9-70页 |
第八章 问题和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A LISP和ObiectArx调用VBA程序的方法 | 第74页 |
附录B 不同航空器对应的指示空速 | 第74-75页 |
附录C 转弯离场——在一个高度转弯 | 第75-76页 |
附录D 全向离场的第三区 | 第76-77页 |
附录E 早转弯的限制——附加的安全保护要求 | 第77页 |
附录F 用DME作为TP定位点的180o转弯复飞 | 第77-78页 |
附录G 回至电台的转弯复飞 | 第78-79页 |
附录H 有TP定位点和回至FAF的复飞转弯 | 第79-80页 |
附录I 在电台上空转弯的复飞 | 第80页 |
附录J 飞行程序设计的术语 | 第80-8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