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6页 |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现状 | 第12-13页 |
·转Bt基因玉米的发展 | 第13-14页 |
·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的抗性 | 第14-18页 |
·抗性的遗传及其稳定性 | 第15-16页 |
·抗性产生的机制 | 第16-18页 |
·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的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鳞翅目昆虫的氨肽酶基因分子克隆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其他与抗性相关的基因分子克隆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Bt作物抗性治理策略 | 第21-22页 |
·Bt作物昆虫抗性治理简史 | 第22-24页 |
·适度剂量的毒素表达以保证部分敏感昆虫存活 | 第22页 |
·高剂量表达以杀死抗性杂合个体 | 第22页 |
·毒素结合体/毒素堆/毒素累加(Combination/stacking/pyramid of toxins) | 第22-23页 |
·时间或组织特异性毒素表达 | 第23页 |
·高剂量/庇护所策略 | 第23页 |
·第二代转基因抗虫植物和抗性治理 | 第23-24页 |
·转多基因品系(Pyramided transgenic strains) | 第24页 |
·Bt作物和IRM展望 | 第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亚洲玉米螟对Bt玉米的抗性遗传 | 第26-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Bt蛋白及转Bt基因玉米 | 第27页 |
·供试昆虫 | 第27-28页 |
·抗性生测 | 第28-3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亚洲玉米螟Cry1Ab抗性种群对Bt11心叶的抗性 | 第30-31页 |
·RR种群对MON810玉米穗期的田间抗性 | 第31-34页 |
·Bt玉米雌穗和花丝中的Cry1Ab杀虫蛋白含量测定 | 第34页 |
·亚洲玉米螟Cry1Ab抗性种群对Cry1Ah、Cry1Ie的交互抗性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亚洲玉米螟对Cry1Ab抗性遗传的分子基础 | 第38-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6页 |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试剂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玉米螟基因组DNA与RNA的提取 | 第46页 |
·敏感玉米螟与抗性玉米螟RAPD-PCR | 第46-47页 |
·玉米螟氨肽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7-50页 |
·讨论 | 第50-53页 |
第四章 亚洲玉米螟对Bt玉米的生物学适应性 | 第53-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供试昆虫 | 第53页 |
·抗性种群的生物学测定 | 第53-54页 |
·抗、感种群交尾竞争能力测定 | 第54页 |
·抗、感雌蛾田间诱雄能力测定 | 第54页 |
·抗、感成虫飞翔能力测定 | 第54-55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抗性种群对Cry1Ab蛋白的适应性 | 第55-56页 |
·抗、感种群的交尾竞争能力和不同种群雌蛾繁殖力 | 第56-58页 |
·抗、感雌蛾田间诱雄能力 | 第58-59页 |
·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群飞翔能力评价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附录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