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论第9-10页
第一部分 债权及其保护制度的演进及我国现状第10-13页
 一、债权的概念及分类第10-11页
 二、债权理念的历史演进第11-12页
 三、债权保护制度的历史演进第12页
 四、我国债权保护制度现状第12-13页
第二部分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正当性基础第13-18页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第14-15页
  (一) 公司是什么第14-15页
  (二) 谁是公司的所有者第15页
  (三) 公司为谁而经营第15页
 二、权力与风险相匹配原则第15-17页
  (一) 有限责任公司──一种风险分配机制第16页
  (二) 股东与债权人谁更有能力承担风险第16-17页
 三、自己是自身利益最佳维护者原则第17-18页
第三部分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比较研究第18-24页
 一、日本主银行相机治理制度第18-20页
  (一) 日本主银行相机治理制度概念及成因第18-19页
  (二) 主银行制度下的银行职能定位第19-20页
  (三) 主银行制度的前景第20页
 二、德国全能银行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第20-22页
  (一) 全能银行主导公司治理成因第20-21页
  (二) 银行控制公司的途径和特征第21页
  (三) 全能银行治理模式评析第21-22页
 三、美国市场主导公司治理模式第22-23页
  (一) 美国市场主导模式建立的基础第22-23页
  (二) 美国市场主导模式的发展和完善第23页
 四、德国、日本、美国治理模式的异同第23-24页
第四部分 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制度建构第24-36页
 一、制度评价标准第24-26页
  (一) 符合人性原则第24-25页
  (二) 简洁、高效原则第25页
  (三) 符合国情原则第25-26页
 二、公司治理结构性质及我国现状第26-27页
  (一) 公司治理结构性质第26页
  (二)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成因第26-27页
 三、银行债权人不宜进入董事会第27-29页
  (一) 董事会的性质第27-28页
  (二) 债权人不宜进入董事会原因分析第28-29页
 四、债权人进入监事会制度建构第29-34页
  (一) 债权人进入监事会法律基础第29-30页
  (二) 债权人进入监事会的程序及立法调适第30-31页
  (三) 债权人监事的职能定位第31-34页
 五、债权人进入监事会的价值功能第34-36页
  (一) 校正公司治理失灵、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第34-35页
  (二) 提高银行自身竞争力第35页
  (三) 重凝市场信心繁荣债券市场第35-36页
暂时性结论第36-37页
参考书目第37-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铬废渣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