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配合物导向的有机—无机(银、铅)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9页 |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定义 | 第9页 |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发展的新 | 第9-10页 |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用途 | 第10-14页 |
·高性能工程塑料 | 第10页 |
·催化材料 | 第10-11页 |
·发光材料和光化学传感器 | 第11页 |
·半导体与导电材料 | 第11页 |
·解决磁记录技术中的润滑问题 | 第11页 |
·生物活性 | 第11-12页 |
·分子识别 | 第12-13页 |
·非线性光学材料 | 第13页 |
·分子磁体 | 第13-14页 |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来源、分类和发展 | 第14-19页 |
·生物矿化材料-天然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 第14-15页 |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研究发展和分类 | 第15-17页 |
·研究方向介绍 | 第17-19页 |
·有机-无机超分子自组装杂化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有机-卤化银(铅)系列杂化结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构型丰富多彩的Ag-I 体系 | 第20-23页 |
·构型丰富多彩的Pb-I 体系 | 第23-26页 |
·本课题方向的选择和意义 | 第26-27页 |
·意义 | 第26页 |
·所做工作 | 第26页 |
·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杂化材料合成方法简介 | 第27-29页 |
·界面扩散法 | 第27页 |
·蒸汽扩散法 | 第27页 |
·凝胶扩散法 | 第27-28页 |
·水热法 | 第28页 |
·升华法 | 第28页 |
·溶液中晶体的生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41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药品 | 第29页 |
·仪器 | 第29-30页 |
·化合物的合成 | 第30-33页 |
·机盐溶液的制备 | 第31页 |
·模板剂的制备 | 第31页 |
·化合物单晶的合成 | 第31-33页 |
·X-射线衍射实验 | 第33-37页 |
·物理性质和谱学表征 | 第37页 |
·红外光谱 | 第37页 |
·紫外可见固体慢反射光谱(DRS) | 第37页 |
·固体稳态荧光光谱 | 第37页 |
·热重曲线 | 第37页 |
·部分化合物光限幅的测试 | 第37页 |
·合成条件讨论 | 第37-39页 |
·体系的酸碱度 | 第38页 |
·溶剂的影响 | 第38-39页 |
·配比的影响 | 第39页 |
·反应温度 | 第39页 |
·结晶时间 | 第39页 |
·结束语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晶体结构 | 第41-63页 |
·Ag-I 杂化体系 | 第41-57页 |
·Pb-I杂化体系 | 第57-63页 |
第四章 物理性质和谱学表征 | 第63-83页 |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 第63-70页 |
·化合物的固体漫反射光谱 | 第70-74页 |
·固体荧光光谱分析 | 第74-78页 |
·化合物的热重分析 | 第78-81页 |
·部分化合物光限幅的测试 | 第81-8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录 化合物的原子坐标、温度因子、键长和键角 | 第92-112页 |
个人简历 | 第11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