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尼柯莱德斯写生教学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3-16页
  一、研究背景第13-15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第16-20页
  一、研究目的第16-17页
  二、研究内容第17-18页
  三、研究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尼柯莱德斯写生教学体系背景第20-29页
 第一节 尼柯莱德斯写生教学体系的时代背景第20-23页
  一、符合美术发展的时代要求第20-21页
  二、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第21-23页
 第二节 尼柯莱德斯写生教学体系的发展第23-29页
  一、尼柯莱德斯生平第23-25页
  二、尼柯莱德斯写生教学体系在美国的应用第25-29页
第三章 尼柯莱德斯写生练习方法剖析第29-49页
 第一节 “盲画”浅释第29-30页
  一、“盲画”的由来第29页
  二、“盲画”的本质第29-30页
 第二节 轮廓练习剖析第30-35页
  一、与传统轮廓含义之比较第30-31页
  二、触觉在观察中的作用第31-33页
  三、轮廓练习的特点第33-35页
 第三节 动觉练习剖析第35-41页
  一、关于“Gesture”定义的探讨第35-37页
  二、动觉练习的实质第37-39页
  三、动觉练习的意义第39-41页
 第四节 塑造练习剖析第41-43页
  一、“重量”在塑造练习中的作用第41-42页
  二、作画过程浅释第42-43页
 第五节 虚轮廓练习剖析第43-45页
  一、虚轮廓的含义第43-44页
  二、虚轮廓练习的价值第44-45页
 第六节 强化练习剖析第45-49页
  一、强化练习的本质第45-46页
  二、水彩练习的作用第46-49页
第四章 尼柯莱德斯写生教学模式解析第49-61页
 第一节 教学目标解析第49-50页
  一、目标的低层次化第49页
  二、目标取向的行为化第49-50页
 第二节 课程内容解析第50-56页
  一、课程组织高效率第50-53页
  二、作业结构与题材的创新性第53-56页
 第三节 教学评价解析第56-61页
  一、评价标准客观化第56-58页
  二、评价主体学生化第58-61页
第五章 尼柯莱德斯写生教学体系的借鉴意义第61-72页
 第一节 对动画专业写生教学改革的建议第61-67页
  一、建立综合训练课程第61-63页
  二、形成综合作业结构第63-65页
  三、确立综合练习内容第65-67页
 第二节 对基础美术教育写生教学改革的意义第67-72页
  一、有利于达成基础美术教育写生教学目标第67-69页
  二、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第69-70页
  三、有利于完善现有技能评价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4-75页
后记第75-76页
附录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生存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应用21个微卫星座位对广西巴马小型猪五个近交系群体的遗传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