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论文

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群体研究--以国有铁路工人为中心(1912-1937)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绪论第14-30页
 一、选题旨趣与研究价值第14-15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5-24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4-25页
 四、重点和难点第25-27页
 五、相关概念第27页
 六、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第27-30页
第一章 中国近代铁路工人概述第30-72页
 第一节 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1876-1937)第30-43页
  一、晚清时期铁路的初步发展第30-33页
  二、民国时期铁路的修筑(1912-1937)第33-39页
  三、民国时期铁路管理机构的演变及路政的统一(1912-1937)第39-43页
 第二节 中国近代铁路工人的来源第43-52页
  一、中国近代铁路工人的职业来源第44-46页
  二、中国近代铁路工人的地域来源第46-49页
  三、中国近代铁路工人的招募方式第49-52页
 第三节 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的数目第52-61页
  一、调查统计铁路工人人数第52-54页
  二、估计铁路工人人数第54-56页
  三、铁路工人人数的变化第56-61页
 第四节 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的年龄与教育程度第61-72页
  一、铁路工人的年龄第62-67页
  二、铁路工人的教育程度第67-72页
第二章 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的工作状况第72-92页
 第一节 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的工作类别第72-78页
  一、按管理部门分类第72-73页
  二、按工作场所分类第73-77页
  三、按技术程度分类第77页
  四、按雇佣性质分类第77-78页
 第二节 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的工作时间第78-83页
  一、铁路工人每日工作时间第78-81页
  二、铁路工人的年工作时间第81-83页
 第三节 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的工作环境第83-92页
  一、铁路工人工作的规章制度第83-86页
  二、铁路工人的升迁第86-87页
  三、铁路工人的工作风险第87-92页
第三章 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的生活状况第92-121页
 第一节 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的收入第92-102页
  一、铁路工人的工资第92-100页
  二、铁路工人的其它收入第100-102页
 第二节 铁路工人的家庭生活状况第102-112页
  一、有关铁路工人家庭生活状况的调查第102-105页
  二、铁路工人家庭的衣食住等状况第105-110页
  三、铁路工人家庭的生活水平第110-112页
 第三节 铁路工人的社会生活第112-121页
  一、铁路工人的社会交往以及婚姻状况第113-115页
  二、铁路工人的疾病医疗与娱乐嗜好第115-119页
  三、参与非法活动第119-121页
第四章 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的组织第121-146页
 第一节 民国时期铁路工会的产生与发展第121-128页
  一、铁路工会产生前的旧式组织第121-122页
  二、铁路工会的产生与发展第122-125页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铁路工会第125-128页
 第二节 铁路工会的活动第128-135页
  一、常态活动第128-130页
  二、非常态活动第130-135页
 第三节 民国时期铁路员工消费合作社第135-146页
  一、消费合作社的产生第136-138页
  二、消费合作社的特点与类别第138-141页
  三、消费合作社在实践中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第141-146页
第五章 民国时期铁路工人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第146-171页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国家政权对铁路工人的扶助第146-153页
  一、发展职工教育第146-150页
  二、抚恤工人第150-151页
  三、为工人提供退休养老金和储蓄补助金第151-153页
 第二节 国家政权对铁路工人的管理第153-163页
  一、调查铁路工人状况第153-155页
  二、法律、法规管理第155-156页
  三、组织管理第156-159页
  四、教化宣传第159-161页
  五、发动“新生活运动”,影响工人的衣食住行第161-163页
 第三节 铁路工人对国家政权及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第163-171页
  一、铁路工人对北洋政府的态度第163-166页
  二、铁路工人对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态度第166-168页
  三、铁路工人对共产党的态度第168-171页
结语第171-180页
 一、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的群体特征第171-175页
 二、铁路工人在近代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第175-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94页
后记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时期的汉口火灾与城市消防(1927-1937)
下一篇:“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