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色彩管理原理及现有色彩管理机制 | 第13-46页 |
·色彩管理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 第13-14页 |
·色彩管理原理 | 第14-28页 |
·色度系统的分类 | 第14-15页 |
·色貌及色貌现象 | 第15-19页 |
·色貌模型发展及其特点 | 第19-20页 |
·基于色貌模型的色彩管理 | 第20-21页 |
·设备变换 | 第21-22页 |
·色域映射 | 第22-28页 |
·为什么要进行色域映射 | 第22-24页 |
·色域映射的准则和策略 | 第24-25页 |
·色域映射算法 | 第25-28页 |
·ICC色彩管理机制 | 第28-37页 |
·ICC色彩管理原理 | 第28-34页 |
·特性连接色空间 | 第29-31页 |
·ICC profile文件格式 | 第31-34页 |
·色彩管理模块 | 第34页 |
·ICC色彩管理的实施 | 第34-35页 |
·ICC色彩管理的实际应用 | 第35-37页 |
·sRGB标准 | 第37-40页 |
·sRGB标准的提出与应用 | 第37-38页 |
·sRGB标准的定义 | 第38-39页 |
·sRGB标准与ICC色彩管理的比较 | 第39-40页 |
·PostScript色彩管理 | 第40-41页 |
·PostScript色彩管理 | 第40页 |
·PostScript色彩管理的应用及局限 | 第40-41页 |
·即将面世的Windows Color System | 第41-45页 |
·WCS的提出 | 第41页 |
·WCS色彩管理机制 | 第41-44页 |
·WCS和ICC色彩管理机制的比较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改进机制的提出及实现方法 | 第46-54页 |
·ICC色彩管理机制问题的分析 | 第46-49页 |
·PCS问题 | 第46-47页 |
·预定义的颜色转换方式 | 第47-49页 |
·改进机制的具体内容 | 第49-51页 |
·PCS问题的解决 | 第49-50页 |
·采用实时的颜色转换方式 | 第50页 |
·增加色彩管理系统的智能 | 第50-51页 |
·改进机制和WCS的比较 | 第51页 |
·改进机制的实现方法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iCAM色貌模型及其变换 | 第54-75页 |
·S-CIELAB色空间及其性能 | 第54-57页 |
·IPT均匀色空间 | 第57-58页 |
·CIECAM97s色貌模型 | 第58-60页 |
·CIECAM02色貌模型 | 第60-65页 |
·iCAM图像色貌模型 | 第65-74页 |
·iCAM图像色貌模型产生的背景 | 第65-66页 |
·iCAM框架及其转换过程 | 第66-72页 |
·适用于简单色块的iCAM框架 | 第66-67页 |
·适用于图像的iCAM框架 | 第67-72页 |
·iCAM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 第72-74页 |
·将iCAM作为PCS的理由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再现意图自动选择功能的研究和实现 | 第75-100页 |
·研究思路 | 第75页 |
·ICC四种再现意图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分析 | 第75-80页 |
·相对色度目的 | 第75-77页 |
·绝对色度目的 | 第77-78页 |
·感觉目的 | 第78-79页 |
·饱和度目的 | 第79页 |
·四种再现意图特点及适用范围的总结 | 第79-80页 |
·再现意图自动选择规律的总结 | 第80-83页 |
·影响再现意图选择的因素 | 第80-82页 |
·图像特性 | 第80-82页 |
·目标设备色域 | 第82页 |
·图像复制目的 | 第82页 |
·再现意图自动选择规律的总结 | 第82-83页 |
·图形图像判断 | 第83-89页 |
·色域关系的判断 | 第89-97页 |
·色域边界描述方法 | 第89-90页 |
·图像色域边界描述及检验 | 第90-91页 |
·设备色域边界描述及色域关系判断 | 第91-97页 |
·再现意图自动选择功能的实现及检验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改进机制的实现与评价 | 第100-111页 |
·改进机制的实现 | 第100-103页 |
·改进机制CMM的开发 | 第100-102页 |
·新CMM开发完成后的实际使用方法 | 第102-103页 |
·改进机制和现行机制的界面比较 | 第103-104页 |
·评价方法确定及准备工作 | 第104-107页 |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104页 |
·测试图像的准备 | 第104页 |
·实验设备的准备 | 第104-107页 |
·评价结果 | 第107-110页 |
·主观评价结果 | 第107-109页 |
·客观评价结果 | 第109-110页 |
·评价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进一步的工作 | 第111-113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结论和意义 | 第111页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11-112页 |
·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 第112-113页 |
附录 | 第113-115页 |
CMM执行结果比较实验用测试图像 | 第113-115页 |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