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化、电能应用论文--电力拖动(电气传动)论文--控制系统论文--同步旋转及随动系统论文

交流伺服控制计算仿真的研究及试验平台搭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伺服控制计算程序的特点第8-9页
     ·伺服控制计算程序开发存在的问题第9-10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0页
   ·交流伺服系统的介绍第10-11页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2页
   ·课题的研究目的第12-13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交流伺服系统试验平台的搭建第15-30页
   ·交流伺服系统的硬件组成第15-21页
     ·系统整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第15-16页
     ·主控板的功能及其主要构成第16-17页
     ·功率板的功能及其主要构成第17-19页
     ·电源板的功能及其主要构成第19-20页
     ·永磁同步电机第20-21页
   ·系统的控制方案第21-24页
     ·系统的控制框图及其工作原理第21-22页
     ·矢量控制的应用第22-23页
     ·数字调节器设计第23-24页
   ·系统的控制计算程序第24-29页
     ·系统的单片机程序第24页
     ·控制计算程序的构成第24-25页
     ·控制计算程序的周期第25-27页
     ·控制计算程序的特点第27-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交流伺服控制计算仿真的研究与实现第30-49页
   ·仿真软件的设计第30-34页
     ·仿真软件的设计思路第30-32页
     ·仿真软件的设计要求第32-33页
     ·仿真软件的界面介绍第33-34页
   ·主要算法的研究和介绍第34-36页
     ·逆波兰算法第34-35页
     ·有效范围识别算法第35-36页
   ·仿真软件的实现第36-46页
     ·仿真软件的工作流程第36页
     ·数据信息的存储方式第36-37页
     ·代码规格化第37-38页
     ·信息的统计和处理第38-40页
     ·全局变量处理第40-42页
     ·代码转换处理第42页
     ·模拟运行控制计算第42-45页
     ·运行结果输出第45-46页
   ·永磁同步电机q 轴等效电路及其程序模块第46-48页
     ·q 轴等效电路第46-47页
     ·q 轴程序模块第47-48页
   ·仿真软件的功能及特点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验证与分析第49-54页
   ·计算仿真的可行性验证第49-50页
   ·多周期闭环的控制计算仿真的可行性验证第50-53页
     ·仿真输出与实际输出第50-51页
     ·Matlab 仿真模型的建立和仿真第51-53页
     ·对比分析第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数据结构第58-69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69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第69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视觉的车辆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新型电压调制方式的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