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现状 | 第8-9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资产减值会计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 第11-16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涵义 | 第11-13页 |
·资产的涵义 | 第11页 |
·资产减值的基本涵义 | 第11-12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涵义及其与现值会计的关系 | 第12-13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 第13-16页 |
·资产减值会计在世界的发展 | 第13-14页 |
·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 第14-16页 |
第三章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产权理论 | 第16-17页 |
·受托责任理论 | 第17页 |
·资产评估理论 | 第17-18页 |
·会计计量理论 | 第18-20页 |
第四章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 | 第20-35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 | 第20-25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时间 | 第21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标准 | 第21-23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原则 | 第23-25页 |
·已确认资产减值的转回 | 第25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 | 第25-31页 |
·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 | 第26-28页 |
·各项资产减值计量标准的选择 | 第28-31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披露 | 第31-35页 |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 | 第31-33页 |
·现阶段我国对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及改进建议 | 第33-35页 |
第五章 现行资产减值制度与新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 | 第35-45页 |
·现行资产减值会计方法评价 | 第35-41页 |
·流动性资产减值方法的评价 | 第35-39页 |
·长期资产减值方法的评价 | 第39-41页 |
·我国现有资产减值制度与新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 | 第41-45页 |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第41-42页 |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 第42页 |
·资产减值范围与现行制度不同 | 第42-43页 |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与现行制度不同 | 第43-45页 |
第六章 案例研究:邮政企业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研究 | 第45-57页 |
·邮政企业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现状 | 第45-46页 |
·邮政企业的性质和邮政企业会计的特点 | 第45-46页 |
·邮政企业应用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 第46页 |
·邮政企业应用资产减值会计方法建议 | 第46-57页 |
·应收账款减值方法的建议 | 第47-50页 |
·存货减值方法的建议 | 第50-52页 |
·短期投资减值方法的建议 | 第52-53页 |
·长期资产减值方法的建议 | 第53-54页 |
·固定资产减值方法建议 | 第54-55页 |
·无形资产减值的建议 | 第55-57页 |
结论与展望: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制度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中文摘要 | 第63-65页 |
Abstract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