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论当今中国城市广场建设成绩与误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城市广场的概述及发展 | 第10-17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和组成 | 第10页 |
·城市广场的功能及分类 | 第10-12页 |
·城市广场的定义 | 第10页 |
·城市广场的功能 | 第10-11页 |
·城市广场的分类 | 第11-12页 |
·城市广场的发展 | 第12-16页 |
·国外城市广场的演变 | 第12-13页 |
·中国城市广场的发展 | 第13-15页 |
·国内外广场的差异和联系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中国城市广场发展的成就 | 第17-27页 |
·中国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时代意义 | 第17-18页 |
·中国城市广场发展的成就 | 第18-26页 |
·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 第18-20页 |
·广场和城市空间的整合 | 第20-22页 |
·设计理论的逐步体系化 | 第22-23页 |
·设计手法多样化 | 第23-25页 |
·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中国城市广场发展的不足及误区 | 第27-52页 |
·广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总结 | 第27-28页 |
·“城市广场热”的根源 | 第27页 |
·城市广场的建设过程 | 第27页 |
·建设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和总结 | 第27-28页 |
·广场建设的组织操作和决策部门的问题探讨 | 第28-30页 |
·广场的规模、形象和政绩工程 | 第28-29页 |
·政府职责存在的隐患 | 第29-30页 |
·编制的偏差 | 第30页 |
·总体设计与整体把握的欠缺 | 第30-36页 |
·合理的系统分布规划 | 第30-31页 |
·制定城市广场规划控制指标 | 第31-32页 |
·广场空间的交通完整性 | 第32-33页 |
·城市广场与建筑 | 第33页 |
·城市空间的匮乏 | 第33-35页 |
·城市文脉的建设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广场设计手法的问题 | 第36-48页 |
·广场空间围合及组织 | 第36-39页 |
·广场功能的整体化和有序化问题 | 第39-40页 |
·空间的内在元素及运用 | 第40-42页 |
·场所的行为支持 | 第42-44页 |
·广场的生态性 | 第44-47页 |
·广场的主题和文化性的体现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维护管理问题 | 第48-50页 |
·维护管理问题 | 第48-49页 |
·技术、经济方面的限制 | 第49-50页 |
·缺少公众参与的连续性和互动性 | 第50-51页 |
·对策探讨 | 第51-52页 |
·政府职能部门问题 | 第51页 |
·规划设计问题 | 第51页 |
·建设实施问题 | 第51页 |
·项目完成后的运行问题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实例分析─安徽省黄山世纪广场 | 第52-60页 |
·现状观察研究及分析 | 第52-54页 |
·现有景观设计元素 | 第52-53页 |
·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 | 第53-54页 |
·改造建议 | 第54-60页 |
·周边环境分析 | 第54页 |
·确定功能定位及设计主题 | 第54-55页 |
·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改造建议 | 第55-60页 |
第五章 结语与讨论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图表来源 | 第66-69页 |
附录 黄山世纪广场问卷调查表 | 第69-70页 |
详细摘要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