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脏腑病证论文--脾胃系病证论文

温补脾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临床研究第8-18页
 一、研究对象第8-10页
  (一) 西医诊断标准第8-9页
  (二) 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中医诊断标准第9页
  (三) 试验病例标准第9-10页
 二、研究方法第10-13页
  (一) 病例来源第10页
  (二) 病例分组第10页
  (三) 治疗方法第10页
  (四) 观测项目第10-11页
  (五) 观测方法第11-12页
  (六) 疗效判定标准第12-13页
  (七) 统计方法第13页
 三、临床资料分析第13-14页
  (一)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比较(见表1-2)第13页
  (二) 两组病例治疗前主要症状、体征比较(见表3)第13-14页
  (三) 两组病例治疗前肛管直肠压力、排便反射的感知和压力、直肠容量感觉阈值异常例数情况比较(见表4)第14页
 四、治疗结果第14-18页
  (一) 两组病例临床总疗效比较(见表5)第14-15页
  (二) 两组病例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比较(见表6)第15页
  (三)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见表7)第15-16页
  (四)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舌象变化情况比较(见表8)第16页
  (五)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脉象变化情况比较(见表9)第16页
  (六) 两组病例肛管直肠压力、排便反射的感知和压力、直肠容量感觉阈值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0-12)第16-17页
  (七) 不良反应第17-18页
讨论第18-28页
 一、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第18-20页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第18-19页
  (二) 病理生理第19-20页
 二、祖国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第20-21页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第20-21页
  (二) 治则第21页
 三、温补脾肾法方义分析第21-27页
  (一) 方解第21-22页
  (二) 药理研究第22-27页
 四、温补脾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机制第27-28页
  (一) 改善消化道运动功能第27页
  (二) 调节免疫,抗炎第27页
  (三) 调节肛管直肠压力、排便反射的感知和压力、直肠容量感觉阈值第27-28页
结语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1页
综述第31-38页
致谢第38-39页
详细摘要第39-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平等保护
下一篇: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远程门禁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