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疏离·交叉·相融--中国现代作家与早期电影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作家“触电”及其它第10-20页
 第一节 从“作家与电影的关系”说起第10-12页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开拓性意义第12-15页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范围和思路第15-20页
第二章 疏离:现代作家与创始期中国电影第20-53页
 第一节 创始期中国影坛概述第20-28页
  一、主流文化边缘的娱乐空间第20-24页
  二、欢笑背后的危机第24-28页
 第二节 介入电影:作家身份的扩展第28-49页
  一、作家电影观念的形成及转变第29-30页
  二、作家的电影主张和表现第30-44页
  三、通俗文学作家与二十年代电影的关系及贡献第44-49页
 第三节 小结第49-53页
第三章 交叉:作家关注与影响下的三十年代电影第53-98页
 第一节 三十年代作家进入电影领域概况第53-70页
  一、阵地之争第55-62页
  二、跨越疆界第62-66页
  三、形式变革第66-70页
 第二节 “软性电影”与“硬性电影”之争第70-85页
  一、思想的交锋第70-75页
  二、时代的选择第75-76页
  三、左翼作家的努力第76-78页
  四、“沙发椅”与“冰淇淋”第78-85页
 第三节 电影理论话语的出现与完善第85-92页
  一、“一剧之本”的剧本第86-90页
  二、团体及刊物的作用第90-92页
 第四节 小结第92-98页
第四章 相融:作家在四十年代电影发展中的作用第98-122页
 第一节 作家的电影活动概况第98-103页
  一、纪录性与通俗化的追求第99-101页
  二、源自现实的多维空间第101-103页
 第二节 当电影与戏剧相遇第103-108页
  一、讽刺中的笑与泪第103-106页
  二、从舞台到银幕第106-108页
 第三节 作家在四十年代人文电影形成中的作用第108-112页
  一、以“家”喻“国”的山河残梦第108-111页
  二、浓妆淡抹总相宜第111-112页
 第四节 “电影宫”里的影像书写第112-119页
  一、小儿女的喜与悲第113-118页
  二、开麦拉是一支笔第118-119页
 第五节 小结第119-122页
第五章 结语:现代作家的电影情结第122-131页
 第一节 从“文人”到“作家”第122-125页
  一、现代作家的地位和角色第123-124页
  二、现代作家的电影表达第124-125页
 第二节 从文学到电影第125-127页
 第三节 “现代作家与早期电影”的当代意义第127-131页
附录一 中国现代作家编剧或导演的影片以及创作的主要电影剧本目录第131-151页
附录二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目录第151-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1页
中国早期电影资料第161-162页
后记第162-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证概念的理论探究
下一篇:PET/TiO2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及其纺丝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