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死刑核准权的制度梳理 | 第9-25页 |
一、死刑核准权在中国封建社会 | 第9-13页 |
(一) 死刑核准权主要由中央行使时期 | 第9-11页 |
(二) 死刑核准权主要由地方行使时期 | 第11-13页 |
二、中国近现代的死刑核准权 | 第13-25页 |
(一) 死刑核准权由地方政府、军队和地方法院共同行使时期 | 第13-17页 |
(二) 死刑核准权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时期 | 第17-18页 |
(三) 死刑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共同行使时期 | 第18-25页 |
第二章、死刑核准权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和规律探寻 | 第25-40页 |
一、死刑核准权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25-31页 |
(一) 死刑核准权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 | 第25-26页 |
(二) 死刑核准权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变化的原因 | 第26-31页 |
二、死刑核准权发展变化的规律探寻 | 第31-40页 |
(一) 影响死刑核准权发展变化的条件 | 第31-36页 |
(二) 死刑核准权发展变化的总趋势 | 第36-40页 |
第三章、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之必要性 | 第40-49页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的最为持久、强大的力量 | 第41页 |
二、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在政治上的必然要求 | 第41-43页 |
三、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的社会支持系统 | 第43-47页 |
(一) 最高人民法院队伍的充实为死刑核准权的收回提供了人员上的保障 | 第43-44页 |
(二) 公正优先的诉讼价值观念在死刑案件中的重申以及我国“少杀、慎杀”死刑政策的重新回归,为死刑核准权的收回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 | 第44-47页 |
四、国际人权保障运动的蓬勃发展是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的外部动力 | 第47-49页 |
(一) 近年来人权运动的蓬勃高涨,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要求的 | 第47页 |
(二) 即使我国在短期内还不能废除死刑,严格限制死刑不仅是我国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