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圆弧弧齿锥齿轮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 ·圆弧齿轮发展历史 | 第9-11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传动特点 | 第11页 |
| ·圆弧齿轮传动接触强度计算的进展情况 | 第11-16页 |
| ·本课题的意义及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课题意义 | 第16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传动的基本理论及实体建模 | 第17-39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的基本传动理论 | 第17-18页 |
| ·共轭齿面的形成原理 | 第18-19页 |
| ·双圆弧齿轮基本齿廓及其坐标表达 | 第19-22页 |
| ·产形轮齿面方程及其切齿啮合方程 | 第22-26页 |
| ·坐标系的选择 | 第22-23页 |
| ·产形轮的齿面方程 | 第23-25页 |
| ·瞬时接触线方程 | 第25-26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的齿面方程 | 第26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的制造工艺 | 第26-27页 |
| ·实体造型 | 第27-28页 |
| ·实体造型系统的结构 | 第27-28页 |
| ·UG简介 | 第28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 第28-31页 |
| ·双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 | 第28-29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参数计算 | 第29-31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的实体建模 | 第31-39页 |
| ·切削刀具基本齿廓的形成 | 第31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产形轮齿面的绘制 | 第31-33页 |
| ·绘制双圆弧弧齿锥齿轮的齿面 | 第33-34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齿坯的形成及小齿轮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大齿轮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传动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有限元法的接触和碰撞问题算法 | 第39-48页 |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39-40页 |
| ·ANSYS概述 | 第40-42页 |
| ·各种有限元软件的介绍 | 第40页 |
| ·ANSYS软件的功能 | 第40-42页 |
| ·LS-DYNA概述 | 第42-47页 |
| ·接触—碰撞问题算法 | 第42-46页 |
| ·接触类型的选择 | 第46-47页 |
| ·LS-DYNA与ANSYS之间的关系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48-59页 |
| ·对双圆弧弧齿锥齿轮模型进行前处理 | 第48-55页 |
| ·输入实体模型 | 第48页 |
| ·定义单元类型 | 第48-49页 |
| ·设置单元实常数、材料属性 | 第49-50页 |
| ·定义局部坐标系 | 第50页 |
| ·划分网格 | 第50-53页 |
| ·定义PART | 第53页 |
| ·定义接触 | 第53页 |
| ·施加载荷 | 第53-55页 |
| ·对双圆弧弧齿锥齿轮接触应力的分析求解 | 第55页 |
| ·设置求解过程的控制参数 | 第55页 |
| ·求解 | 第55页 |
|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接触应力的分析结果 | 第55-5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