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一、辩护、辩护权与刑事辩护制度 | 第8-10页 |
二、刑事辩护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0-23页 |
(一) 外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0-16页 |
(二) 中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6-21页 |
(三) 从历史原因分析中国现行刑事辩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三、中国刑事辩护制度与国际标准之比较 | 第23-26页 |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我辩护权的完善 | 第26-31页 |
(一) 要确立权利限制与个案限制制度,防止沉默权的滥用 | 第27-28页 |
(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证据规则和证据制度 | 第28-29页 |
(三) 确立技术侦查制度,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丰富和发展侦查手段 | 第29-31页 |
五、辩护人制度的完善 | 第31-39页 |
(一) 明确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人的主体地位 | 第32-33页 |
(二) 保证辩护律师的单独会见权,赋予辩护律师讯问到场权 | 第33-34页 |
(三) 保障辩护律师的阅卷权,条件成熟时直接确立证据开示制度 | 第34-36页 |
(四) 充分保障律师的调查取证权 | 第36-37页 |
(五) 赋予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 | 第37-39页 |
六、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 | 第39-47页 |
(一) 指定辩护制度的理论探究 | 第39-41页 |
1、指定辩护的社会背景——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 第40页 |
2、指定辩护的理论基础——无罪推定 | 第40-41页 |
3、指定辩护的法学理论——控辩平衡 | 第41页 |
(二) 我国指定辩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第41-45页 |
1、我国指定辩护制度与国外强制辩护制度之比较 | 第41-43页 |
2、兼顾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有条件的选择强制辩护 | 第43-45页 |
(三) 建立有限强制辩护制度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书目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